由我国香港中文大学陈力元教授牵头的一项关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λ(PEG-IFN-λ)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2b期研究(LIRA-B)表明,与PEG-IFNα-2a相比,PEG-IFN-λ治疗对HBVDNA和qHBsAg的早期效应更强,治疗结束时的血清学/病毒学应答相似,但治疗结束后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多数关键次要结果不如PEG-IFNα-2a。
该项研究纳入PEG初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按1:1随机分组,接受每周一次PEG-IFN-λ或PEG-IFNα-2a(μg)治疗,疗程48周,主要终点为治疗结束后24周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
PEG-IFN-λ组(n=80)和PEG-IFNα-2a组(n=83)患者的基线特征相似,PEG-IFN-λ组治疗24周之内的HBVDNA和qHBsAg下降更为显著;治疗48周时两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似(17.5%vs.16.9%);然而,治疗结束后24周时,PEG-IFN-λ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于PEG-IFNα-2a组(13.8%vs.30.1%),其他关键次要终点(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和事后联合终点(HBVDNAIU/mL且HBeAg血清学转换或ALT恢复正常)大多为PEG-IFNα-2a组占优。
在安全性方面,两组的总体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和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相似,但临床特征存在差异:PEG-IFNα-2a组更常见血细胞减少、流感样症状和肌肉骨骼症状,PEG-IFN-λ治疗组更常见ALT和胆红素升高。治疗期间的ALT升高多数发生于早期(第4~12周),与HBVDNA下降有关。
原文链接:ChanHL,AhnSH,ChangTT,etal.PeginterferonLambdafortheTreatmentofHBeAg-positiveChronicHepatitisB:ARandomizedPhase2bStudy(LIRA-B).JHepatol.Dec28.
《国际肝病》点击文章链接即可阅读近期精彩文章
[病例分享]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1例
陈国凤教授:DAAs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徐小元教授:病毒性肝炎的干扰素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及丙型肝炎治疗难点
[病例分享]双重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腹水1例(附操作视频)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zz/2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