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第67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上,我国肝病学专家、医院于岩岩教授研究团队带来了两项乙型肝炎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相关研究成果:①马来酸恩替卡韦对比恩替卡韦治疗以基因B或C型为主的中国CHB患者的周结果(摘要编号:);②基线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结果(qAnti-HBc)可预测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周应答情况(摘要编号:)。
一、马来酸恩替卡韦对比恩替卡韦治疗以基因B或C型为主的中国CHB患者:周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个人和家庭的沉重负担。统计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CHB成年患者其5年累积肝硬化发生率为8%~20%,而在这些已经发生肝硬化患者中,5年的累积肝癌发生率是2%~5%。因此,积极治疗CHB患者非常重要,其中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要措施。
恩替卡韦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之一,具有高效低耐药的特点。马来酸恩替卡韦片是恩替卡韦的马来酸盐化合物,其制剂所含活性成分与恩替卡韦相同。为进一步了解马来酸恩替卡韦在CHB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由医院于岩岩教授和斯崇文教授牵头开展了全国多中心(10医院)的临床研究。
研究设计:
该研究的前48周为随机(1:1)、阳性药物(中美上海施贵宝公司,恩替卡韦片)对照、双盲双模拟阶段,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恩替卡韦片0.5mg/d(揭盲后为A组)或者马来酸恩替卡韦0.5mg/d(揭盲后为B组)。第49周至周为开放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马来酸恩替卡韦0.5mg/d。
研究结果:
48周和96周的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发表于《中华肝脏病杂志》和《中华传染病杂志》。此外,48周及96周数据还分别被年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年会及年AASLD年会作为壁报展示与收载。本次AASLD年会收录的是周的研究结果,主要内容如下:
共入组有效受试者例,包括例HBeAg阳性CHB患者及57例HBeAg阴性CHB患者。98.5%患者为B或者C基因型。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周时,A组和B组HBVDNA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6.36log10IU/mL对比6.31log10IU/mL;HBVDNA不可测(HBVDNA水平低于20IU/mL)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70.59%对比66.67%,43.53%对比40.23%,21.52%对比21.18%,和85.37%对比82.35%。HBeAg阴性CHB患者治疗周时,A组和B组HBVDNA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6.13log10IU/mL对比5.65log10IU/mL;HBVDNA不可测率均为%;ALT复常率为:90.48%对比85.19%。A组和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83%对比23.74%(P>0.05)。初治的HBeAg阳性和阴性CHB患者在治疗周时发生恩替卡韦耐药率分别为1.16%和0。
研究特色:
与既往发表的恩替卡韦类药物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相比,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研究特色:
①马来酸恩替卡韦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强效、低耐药。
②提供了较大样本中国患者的数据(中国乙型肝炎患者以B和C基因型为主)
③应用的是中国国产的药物(马来酸恩替卡韦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
④研究质量较高:HBVDNA检测选用罗氏(CobasAmpliprep/CobasTaqman)第二代实时PCR法,检测下限为20IU/ML;高随访完成率:周随访完成率超过80%。
总之,以上研究结果为国产优质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应用于临床提供了较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但需要在药物上市后,继续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二、基线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结果(qAnti-HBc)可预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周应答情况
对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而言,治疗目标除了HBVDNA阴转外,更重要的是HBeAg血清转换。因为后者是免疫重建的重要指标,达到HBeAg血清转换,意味着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更加巩固,停用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复发的风险降低。
因此,如何应用基线指标预测抗病毒治疗后的HBeAg血清转换是研究热点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基线时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结果(qAnti-HBc)可以预测干扰素、替比夫定单药或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CHB的HBeAg血清转换,但是尚缺乏qAnti-HBc在一线口服抗病毒药--恩替卡韦治疗CHB患者中预测疗效的相关研究。医院于岩岩教授团队与厦门大学袁权教授、夏宁邵教授团队合作,回顾性分析了qAnti-HBc对恩替卡韦治疗应答的预测作用。
研究结果:
共入组例接受马来酸恩替卡韦或恩替卡韦治疗周的患者。周时35例(25.2%)患者达到血清学应答(HBeAg血清转换)。多因素分析显示:在以下因素[性别、年龄、基线表面抗原定量、基线HBVDNA定量、乙型肝炎基因型、基线ALT水平、基线qAnti-HBc、治疗分组(恩替卡韦或马来酸恩替卡韦)]中,除了性别外,仅有基线qAnti-HBc水平是周血清学应答的独立预测因子(OR:5.,95%CI:2.~13.)。
qAnti-HBc预测周血清学应答的最佳cut-off值为4.65log10IU/mL。基线qAnti-HBc24.65log10IU/mL者,周血清学应答率为35.5%(33/93);基线qAnti-HBc4.65log10IU/mL者,周血清学应答率仅为4.3%(2/46)。预测周血清学应答的阴性预测值为95.6%。
研究特色:
①对一线口服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恩替卡韦长期治疗的疗效预测因素进行了研究;
②突出了基线qAnti-HBc检测在预测长期抗病毒治疗疗效上的重要意义:优于传统的HBVDNA定量、表面抗原定量等指标。
③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线qAnti-HBc高者,长期恩替卡韦治疗获得血清学应答的机会高。
④对未来研究提出挑战:基线qAnti-HBc4.65log10IU/mL者,恩替卡韦治疗周仍有95.6%机会不能获得血清学应答。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是否需要早期干预、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专家介绍
于岩岩,医院感染疾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主管医疗)、研究生党总支书记、肝病临床药理基地负责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感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包括寄生虫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承担课题包括国家“十一·五”重大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北京大学“大项目、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中华医学会教学研究项目等。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以及中华肝脏病杂志青年医师奖等奖项。担任《中华传染病杂志》、《传染病信息》、《临床肝胆杂志》等杂志编委。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zz/2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