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包涵体肝炎是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死亡率急升,死亡鸡只肝脏肿胀、颜色土黄、出血及肝细胞内出现核内包涵体、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原体为禽腺病毒I群病毒,本病最早于年美国学者首次报道,目前本病已呈世界性分布。
一、病原学
本病病原为一种禽腺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双股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70~90纳米,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在核内复制可产生嗜碱性和嗜酸性包涵体。病毒的血清型众多,已认定了的鸡血清型有12种。每一种血清型病毒均可引起包涵体肝炎,但致病力方面有所差异。
禽腺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病毒对热具有明显的抵抗力,部分毒株在60°C、甚至70°C30分钟仍可存活,对紫外线、阳光及一般消毒药品均有一定抵抗力。可耐受pH3~9,但对甲醛敏感,使用0.1%甲醛可将病毒灭活。
二、流行病学
本病只有鸡易感,其中商品肉鸡及肉种鸡多发,蛋鸡偶有发生。发病时间多集中在2~7周龄。
本病可以通过水平方式传播。病鸡和带毒鸡作为传染源,通过粪便、鼻气管粘液、尿液及精液对外排毒,但绝大部分的病毒是通过粪便向外排出。因此患鸡粪便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来自同种鸡群或不同种鸡群的健康雏鸡一旦与含毒粪便及其被传染的垫料、饲料、饮水、粉尘接触,便成为水平传播的易感对象。腺病毒对外排毒通常出现在感染后的第三周,此后2-4周呈现排毒高峰。
垂直传播也是本病重要的传播方式。腺病毒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带毒种蛋孵出的鸡雏早期死亡率突然升高,并表现出包涵体肝炎的典型症状。而产蛋鸡群感染后临床表现并不明显,鸡群死亡及产蛋无明显异常或产蛋略有下降,很难引起管理者的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四川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wh/1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