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导致不规律服抗结核药物的原因之一。预防药物性肝炎对保证全程、正规抗结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例肺结核病初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者与对照组各96例。入院患者临床诊断肺结核(排除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符合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1]。入院后常规检查肝功能、肝胆脾彩超。无合并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药物性、脂肪性、自身免疫性或代谢性肝病。既往无肝功能损害。年龄18~78岁。治疗过程中出现黄疸、肝功能改变、排除各种肝脏本身损害的情况诊断为药物性肝炎。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序贯治疗,住院期间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g+5%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1次/d,出院后改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对照组:住院期间予肝泰乐注射液mg+5%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1次/d,出院后改口服肝泰乐mg口服3次/d。二组均采用肺结核治疗初治治疗方案
1.3观察项目
治疗过程中观察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肝区不适、肝区疼痛、腹胀、皮肤、巩膜黄染,皮肤出现斑丘疹、皮肤瘙痒、尿黄等药物性肝炎临床症状,每2周复查血常规、谷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前白蛋白(PAB)、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分析,实验数据均采用均值±标准差(χ—±s)表示,药物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二组治疗前基本情况
治疗前二组性别、年龄、生化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选取病例具有可比性。
2.2二组结核药物性肝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药物性肝炎4例,发病率4.2%,对照组A发生药物性肝炎12例,发病率12.5%。经χ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36,P<0.05)。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肝功能损害较轻,ALT、AST轻度升高,其中2例出现皮肤斑丘疹、皮肤瘙痒,未停抗结核药物,继续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直至疗程结束。对照组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炎的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纳差、黄疸、腹胀、肝区不适、肝区疼痛,ALT、AST、GGT、T-BIL、I-BIL、D-BIL等肝功能指标升高明显,PAB明显降低,停抗结核药物后给予保肝降酶治疗,肝功能恢复后继续抗结药物性肝炎是抗结核药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抗痨药物大多数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伤,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2]。抗结核化疗需要多药联合长期使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机会较多。复方甘草酸苷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甘草酸在体内经β-葡萄糖醛酸酶作用而生成的甘草次酸,辅以甘氨酸、半胱氨酸制成的强力肝细胞膜保护剂,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抗炎、免疫调节、抑制病毒增殖、灭活病毒的作用[3]。本文临床观察发现,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序贯疗法
后可降低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及明显减轻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
严重程度,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复方甘草酸苷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
用,可有效避免抗结核性药物肝炎的发生,明显优于对照组。免疫调
节作用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有帮助,有效完成全程结核化疗,对预防耐药结核病的发生也有重要
作用。对照组药物性肝炎发病率并未下降,肝泰乐不能有效预防抗结
核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白癜风传染么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wh/1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