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除遗传和种族因素外,慢性乙型肝炎还存在以下因素:
(1)有其他肝炎或肝病病史或并发疾病的患者,在再次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不仅容易出现急转弯和慢转弯,而且预后不良。如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或并发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疟疾、结核病、溃疡病、糖尿病。
(2)患者首次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的年龄。数据显示,如果不接种疫苗,大约90%至95%的新生儿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成为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大约20%的儿童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大约10%的成年人处于中毒状态。
(3)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果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渗入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往往容易是慢性肝炎改变。乙型肝炎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待免疫抑制来治疗一个人,常常会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肝炎成为慢性。
(4)急性隐性非黄疸性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更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这与缺乏及时的休息和治疗有关。
(5)其他因素:如果急性肝炎患者过度工作、酗酒、过度性活动、药物滥用、使用药物损害肝脏、营养不良、严重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或怀孕,药物滥用可从急性转变为慢性。
乙肝会引起什么病的发生?
一,脂肪肝
其机制尚不清楚,且特征一般较好,单次轻度至中度ALT升高,血脂升高,B超检查可看到脂肪肝波形,诊断依据是肝活检病理检查。
2.肝源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Ⅱ型糖尿病相似,但空腹胰岛素明显升高,C肽正常。服用糖后,胰岛素显著升高,峰值C仍略低于正常值。这是因为肝脏使胰岛素失活的能力降低,胰岛素得到促进。此外,胰高血糖素在肝脏中失活,以减少肝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导致胰岛素抵抗,即使胰岛素因此升高,血糖仍然很高;同时,C肽受肝脏影响较小,因此C肽不高,表明β-细胞的分泌功能没有异常。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可用于鉴别2型糖尿病。
3.肝硬化
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结果。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也发现了该病毒,并且隐性发病。
有疑问可以留言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y/2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