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4659333.html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诊断HBV感染的主要依据是HBsAg阳性。所有孕妇均需在产前检测HBsAg和其他乙肝血清学指标,目前,我国育龄期妇女HBsAg的总体阳性率为5%~6%。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务必在出生后12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即联合免疫预防接种。而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通常仅需接种乙肝疫苗。
一、HBV感染的临床诊断
1.诊断标准:孕妇HBsAg阳性,诊断为HBV感染。
2.相关名词含义:(1)慢性HBV感染,即HBsAg阳性持续6个月,肝功能正常,既往称慢性HBV携带。(2)慢性乙肝,即HBsAg阳性,肝功能异常且排除其他原因。
3.乙肝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乙肝血清学指标包括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HBeAg和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俗称“乙肝两对半”,可判断有无HBV感染和有无免疫力,其诊断意义见文末附表。HBsAg阳性即为HBV感染,HBeAg阳性说明病毒水平高;抗-HBs是中和抗体,阳性[≥10IU/L(即mIU/ml)]即具有保护力。
4.HBVDNA定量检测: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HBVDNA水平,即病毒水平,可反映病毒复制是否活跃。通常认为HBVDNA2×kIU/L(即IU/ml),病毒复制活跃,称高病毒水平,也称高病毒载量。
5.乙肝血清学指标与HBVDNA水平的关系:HBsAg阳性和(或)HBeAg阴性(俗称“小三阳”)孕妇,病毒复制不活跃,HBVDNA中位水平kIU/L(即IU/ml),2×kIU/L(即IU/ml)的比例约1%;HBsAg和HBeAg双阳性(俗称“大三阳”)孕妇,病毒复制活跃,中位HBVDNA的水平为~kIU/L(即IU/ml),2×kIU/L(即IU/ml)者的比例约90%。因此,HBeAg阳性者传染性强,易发生母婴传播。无条件行定量检测HBVDNA时,如HBeAg阳性,则可视为高病毒水平。
6.脐带血或新生儿检测:不建议检测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乙肝血清学指标。
二、HBV母婴传播
HBV母婴传播,指母体病毒进入子代,且在其体内复制繁殖,造成慢性HBV感染。
1.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孕妇高病毒水平,即HBVDNA水平2×kIU/L或HBeAg阳性。
2.母婴传播的时机:通常发生在分娩过程和产后,宫内感染非常罕见。
3.HBsAg阳性父亲的精液中可存在病毒,但精子细胞中无病毒,HBV不能感染受精卵而引起子代感染。
三、慢性HBV感染妇女的妊娠时机
1.无乏力、食欲减退等肝炎临床表现、肝功能正常、无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者可正常妊娠。
2.肝炎活动时,即有临床表现和(或)肝功能异常者,需暂时避孕,首先采取休息等治疗,暂不用抗病毒药物,临床表现消失,肝功能正常且稳定3个月后再妊娠。上述治疗3个月无效,需要抗病毒治疗,待肝功能正常后再妊娠。
3.有生育需求但因乙肝活动需要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有生育需求的慢性乙肝妇女,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时,首选不易产生耐药的替诺福韦酯(妊娠B类药),待肝功能正常后再妊娠,同时继续服药。该药用于预防HIV母婴传播时,不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尽管如此,在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期间妊娠,必须充分告知药物的各种风险。有生育需求的妇女应避免使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因其对胎儿存在潜在的严重不良影响或致畸作用;对已经使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者,建议在妊娠前换为替诺福韦酯。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使用,不建议使用易产生耐药的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已使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者,最好换为替诺福韦酯。使用干扰素治疗疗程有限,停药后可妊娠,但使用干扰素期间,禁忌妊娠,必须采取避孕措施。
四、慢性HBV感染者妊娠期的管理
1.妊娠期随访:慢性HBV感染妇女妊娠后,须定期复查肝功能,尤其在妊娠早期和妊娠晚期。
2.侵入性产前诊断和胎儿宫内手术是否增加母婴传播有待研究:
3.妊娠晚期使用HBIG不能减少母婴传播:
4.妊娠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母婴传播:
(1)妊娠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的HBVDNA的阈值:
(2)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3)抗病毒药物开始服用的时机:
(4)抗病毒药物的停药时间:
(5)药物对子代的安全性:
(6)停药后肝功能异常的处理:
五、行剖宫产术分娩不能减少母婴传播
本指南不推荐以预防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选择剖宫产术。
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预防
HBsAg阳性孕妇,分娩过程中其新生儿已经暴露于病毒,出生后必须尽快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这是预防母婴传播的关键,即使孕妇妊娠期接受了抗病毒预防治疗。
HBIG无使用禁忌证,即使新生儿(包括早产儿)需要抢救,也可以使用。
我国国产乙肝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与进口疫苗完全相同。
1.足月新生儿的免疫预防:孕妇HBsAg阴性时,其新生儿按“0、1、6月”方案接种3针疫苗即可,不必使用HBIG。孕妇HBsAg阳性时,无论HBeAg是阳性还是阴性,其新生儿务必在出生后12h内肌内注射HBIG(越快越好,最好在数分钟内),同时在不同部位肌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越快越好,最好在数分钟内);并于1月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
2.足月新生儿出生状况不佳时的免疫预防:新生儿身体状况不佳需要抢救时,如羊水吸入、窒息等,如果孕妇HBsAg阴性,暂缓接种疫苗,待病情恢复且稳定1周后再开始按“0、1、6月”方案接种。
3.早产儿的免疫预防:孕妇HBsAg阴性,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重≥g时,按“0、1、6月”方案接种。早产儿生命体征不稳定,先处理相关疾病,待稳定1周再按上述方案接种。
孕妇HBsAg阳性,早产儿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在12h内(越快越好)必须肌内注射HBIG;如果首针疫苗接种延迟≥4周,间隔4周左右需再注射1次HBIG。如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考虑体重,尽快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待稳定1周左右,尽早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1个月后或者体重≥g后,再重新按“0、1、6月”方案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
七、孕妇HBsAg阴性而家庭其他成员HBsAg阳性的子代预防
八、鼓励HBV感染孕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
九、婴幼儿随访
十、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其他推荐建议
1.妊娠前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均阴性,最好在妊娠前接种乙肝疫苗。若在接种期间妊娠,无需特别处理,且可完成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均无不良影响。
2.妊娠期没有筛查HBsAg,分娩时尽快检测。如果新生儿娩出后仍无法确定孕妇HBsAg状态,最好给新生儿注射HBIG;如有乙肝家族史,强烈建议注射HBIG。
3.产房备有HBIG和乙肝疫苗,使新生儿出生后能迅速接受免疫预防。
4.HBIG为血制品,分娩前预先完成知情同意签名,避免延误使用。
5.分娩时新生儿曾“浸泡”在含有病毒的液体中,清理新生儿口腔、鼻道时,尽可能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用力,以避免皮肤黏膜损伤而将病毒带入新生儿体内。
6.新生儿皮肤表面可能存在HBV,任何有损皮肤的处理前,务必充分消毒。尽可能先注射HBIG,再进行其他注射治疗等。
7.HBsAg阳性的不孕妇女,无论HBeAg是否阳性,不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实施效果。
十一、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推荐建议总结
1.所有孕妇产前需要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HBsAg阳性即为HBV感染,有传染性;HBeAg阳性,传染性强;抗-HBs阳性,有免疫力。
2.孕妇HBsAg阴性:新生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通常不必注射HBIG。
3.孕妇HBsAg阳性:新生儿出生12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1针HBIG(通常无需第2针),并同时肌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越快越好),1月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
4.孕妇HBeAg阳性或HBVDNA水平2×kIU/L(即IU/ml):妊娠28~32周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首选替诺福韦酯,密切观察妊娠和分娩结局,分娩当日停药。新生儿及时联合免疫预防,并随访子代,观察有无严重不良事件。孕妇HBeAg阴性或HBVDNA水平≤2×kIU/L(即IU/ml),无需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母婴传播。
5.行剖宫产术分娩不能减少HBV母婴传播。
6.身体状况不佳的足月儿和早产儿:母亲HBsAg阳性,无论新生儿身体状况如何,务必在出生后12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1针HBIG,身体稳定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7.家庭其他成员HBsAg阳性:孕妇抗-HBs阳性,无需特殊处理。孕妇抗-HBs阴性,新生儿接种第2针疫苗前,HBsAg阳性(尤其HBeAg阳性)者避免与新生儿密切接触;如果必须密切接触,新生儿最好注射HBIG;不密切接触时,新生儿不必注射HBIG。
8.母乳喂养:无论孕妇HBeAg阴性还是阳性,无论新生儿口腔有无损伤,均可母乳喂养。孕妇产后服用抗病毒药物,建议母乳喂养,同时观察对新生儿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9.新生儿随访:仅需随访HBsAg阳性孕妇的子代,7~12月龄时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若HBsAg和抗-HBs都阴性,尽快再次按“0、1、6月”方案接种3针乙肝疫苗。孕妇妊娠期或产后口服抗病毒药物者,需观察对婴儿有无不良影响。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妇产科杂志》年第5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6.2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y/2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