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携带乙肝病毒人数为3.5亿,76%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集中在亚洲;丙肝感染人数也已达到1.5亿,发病人数的增长速度甚至远远超过乙肝。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对肝炎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严重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也影响对肝炎的防治,甚至造成对患者的歧视。我省医学专家提醒大家,应走出肝炎认识误区,走上规范化的肝病治疗之路。
◆误区一: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人
“有些人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河北医大三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彩彦表示,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血液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而肝脏没有明显的病变者。乙肝病人是指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同时患者肝脏有病变(炎症或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病人可以相互转化:医院检测肝功能与肝胆超声波,因为携带者可以发展为乙肝患者。乙肝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好转,变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以再转变为慢性乙肝患者。
◆误区二: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吃饭会感染
“有些人不敢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其实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吃饭不会被感染。”赵彩彦介绍,HBV(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吃饭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母婴及性接触传播。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措施有:安全用血、安全注射,其他如修足、文身、扎耳环、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也可传播,应注意避免。
◆误区三:打过乙肝疫苗,就不会得乙肝
“有人认为打过乙肝疫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终身不得乙肝,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赵彩彦表示,乙肝疫苗全程需要接种3针,按照0、1、6的程序,即接种第一针疫苗后,再在1个月和6个月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除新生儿外,所有人在注射乙肝疫苗前,均应检查乙肝五项,如乙肝五项阴性,应该按照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程序结束后一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抗体阳性其保护效果可持续12年以上。因此注射乙肝疫苗前均应检测乙肝五项,已有HBV感染者,注射乙肝疫苗是无效的,另外注射乙肝疫苗抗体的转阳率也不是%,因此注射疫苗之后需要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没有抗体需要重复注射。
◆误区四:凡是肝炎都会变成肝癌
“肝炎不一定都会变成肝癌。”河北医大三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甄真表示,在我国,导致肝癌的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其中60%~80%与乙肝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化学致癌物(如黄曲霉菌)、酒精及遗传因素。由此可见,肝癌的发生与致癌因素的长期暴露、肝细胞长期受损导致肝细胞染色体多基因突变以及家庭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急性肝炎肝细胞炎症病变常在半年内恢复痊愈,不会演变为肝癌,而慢性肝炎肝细胞反复、持续受损是导致肝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肝炎不一定都会变成肝癌。
◆误区五:与肝癌病人接触会传染
“肝癌是人体自身细胞发生恶变、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本身并无病原体排出,因而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甄真表示,但是,导致肝癌发病的部分病因具有传染性,如乙肝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果患肝癌时,患者体内仍有病毒复制(表现为HBVDNA或HCVRNA阳性)即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和血制品及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主要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美容理发等)、母婴传播而传染。因此,应注意预防。
◆误区六:肝功能正常就不会是肝癌
“在临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肝癌病人的肝功能正常。”甄真介绍,这是因为肝癌和肝炎、肝硬化不同,它是一种局限性病变,即使是弥漫性肝癌,许多小的癌结节弥漫分布于全肝脏内,也只是一部分肝细胞发生了癌变,其余肝细胞仍然正常。由于肝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一部分肝细胞可以替代全部肝细胞的功能。所以,肝癌病人的肝功能检验结果仍然可以正常。同理,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在疾病缓慢进展中,也可表现为肝功能正常,患者无或仅有轻微不适,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对于发现HBsAg阳性、HBVDNA阳性;年龄>30岁,伴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建议行肝组织活检或无创肝纤维化检查(肝脏硬度瞬时成像技术),若有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则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每3~6个月监测肝功能、HBVDNA、甲胎蛋白及肝胆脾B超,以预防和早期发现肝癌。
◆误区七:乙肝是不治之症
“一些乙肝患者治病心切,盲目用药,不规范治疗,听信偏方、广告,急于求成、盲目求阴等多种情况,使很多治疗半途而废的患者错误地认为乙肝是不治之症。其实不然。”河北医大三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亚东表示,乙肝不是不治之症。慢性乙肝如果得不到规范治疗,病情持续进展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但是乙肝是可防、可治的,其中抗病毒是治疗乙肝的关键,虽然现有抗病毒药物还不能达到完全根除病毒的效果,但就目前医学水平来说,针对乙肝患者予以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加上保肝、抗纤维化等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疾病的进程,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甚至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
◆误区八:乙肝会遗传,患者不能结婚生小孩
“乙肝不会遗传,可以结婚生育健康宝宝。”王亚东表示,乙肝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故此属于传染病而非遗传病。之所以有人误认为乙肝遗传,是由于乙肝除了通过血液、体液接触在人群间水平传播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就是通过父—婴、母—婴垂直传播,使病毒从父亲/母亲传染给新生儿,易被误认为是遗传。目前母婴阻断成功率可以接近%,具体方法是:对有HBV感染的孕妇,在孕期定期监测,如果孕28周病毒载量高(拷贝/ml))则可加用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口服,新生儿出生后应用乙肝疫苗联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因此,对于乙肝携带者或乙肝患者而言,并不影响结婚生子,只要合理把握妊娠时机、选择适宜抗病毒药物与治疗时机、正规的阻断策略等就可以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
◆误区九:“小三阳”比“大三阳”好
“有些人认为‘小三阳’比‘大三阳’好,这种认识是不对的。”王亚东表示,从专业角度讲,“大三阳”常常伴有血液中病毒基因HBV-DNA阳性,往往提示病毒复制强、传染性强。“小三阳”如果HBV-DNA测不到,表示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小;“小三阳”如果HBV-DNA阳性不仅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常表示病毒发生变异,治疗难度大,病情易进展。大小三阳均可见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因此大小三阳没有好坏之分,其与病情轻重无关,只是表示有乙肝病毒感染,其具体价值要结合HBV-DNA、肝脏病变的程度来分析。
转自:河北新闻网
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治白癜风昆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wh/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