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慢性HCV感染后人体的天然免疫表现为干扰素刺激基因(ISG)表达升高以及针对干扰素应答的自然杀伤(NK)细胞表型改变。本文旨在探讨针对抗丙型肝炎病毒的小分子药物daclatasvir(DCV)和asunaprevir(ASV)所引起的血清病毒水平的快速下降能否改善既往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标准方案治疗失败患者的应答率。
方法
对22例既往PegIFN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方案无应答患者采用四联药物(DCV、ASV、PegIFN和RBV)治疗,期间检测患者NK细胞对干扰素的反应性。其中7例患者分别在PegIFN/RBV和四联用药(DCV、ASV、PegIFN和RBV)的早期通过低温储藏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了NK细胞反应性的直接比对。作为对照组,9例DCV/ASV二联治疗的患者也进行了IFNα刺激NK细胞的体外杀伤试验。
结果
四联方案治疗24小时的病毒学应答与NK细胞内信号分子STAT1、STAT1磷酸化程度和TRAIL的表达有关。四联治疗方案时,STAT1/pSTAT1/TRAIL的产生较先前采用PegIFN/RBV标准方案时明显升高。体外干扰素α刺激试验发现,对四联疗法以及无干扰素的DCV/ASV二联疗法应答良好的病例均存在功能性NK细胞反应增加(脱颗粒和TRAIL表达)。
结论
抑制HCV复制和降低HCV引起的内源性免疫应答的活化可能改善IFN反应性。这可能为临床上先采用短暂小分子药物抗病毒治疗,序贯以PegIFN/RBV标准治疗从而减少治疗费用提供依据。
译自:Gut.Jan4.pii:gutjnl--.doi:10./gutjnl--.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昆明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wh/1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