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第25届APASL年会进入第4天“肝癌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日(HCC/NASHDay)”。在昨日(22日)的“PresidentialPlenary”和“HBVTreatmentinVariousCountries”专题上,我国著名肝病学者、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分别做了报告交流和主题演讲;20日,侯金林教授担任“继续教育”分会主持,并在会上介绍了HBV感染的联合治疗,相关新闻报道“CombinationTreatmentinHBVInfection”详见DailyNews。
本刊特邀侯金林教授就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一线治疗现状及如何改善话题进行了现场专访。
我国CHB一线用药情况
目前,我国乙型肝炎指南推荐三种药物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口服核苷(酸)类似物中的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以及需要注射给药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侯金林教授所在研究中心,CHB患者应用一线治疗药物的比例约为60%,应用其他药物的比例约为40%,中国乙型肝炎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CR-HepB)数据库数据表明,我国CHB患者应用Peg-IFN治疗的比例约10%,应用ETV治疗的患者比例>30%,而应用TDF的患者比例仅有1%左右,这与后者上市较晚,价格相对较高有关。
提高我国一线药物可及性
我国正在逐步实施一些措施,旨在提高一线治疗药物的可及性。首先,指南已经非常明确地推荐CHB患者应用一线药物治疗,希望通过指南的不断推广和宣传,使更多医生和患者了解应用一线药物的重要性;第二,希望通过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改善医保条件,使一线药物列入国家基本医保药物目录;再者,通过政府主导、多个部门参与谈判的机制,使得一线药物的价格进一步降低,使更多患者可以接受一线药物治疗。
视个体情况,适当放宽治疗适应证
实际上,新版指南已经提及适应证的扩展。例如,虽然患者的转氨酶水平正常,但是,如果患者有HBV相关肝癌的家族史,同时有病毒复制的话,特别是高龄患者,应该考虑治疗;第二,虽然患者的转氨酶水平正常,但是,应用目前的无创性诊断技术,诸如肝脏弹性测定方法发现肝病的进展,同时有病毒复制,仍然需要考虑抗病毒治疗;另外,最近有许多数据表明,对于高病毒血症的妊娠期女性,如HBVDNA水平2×IU/ml,在妊娠晚期可以考虑应用替比夫定(LdT)或TDF等口服抗病毒治疗。
TDF治疗不受既往NAs用药史影响
根据现有数据资料,患者的既往药物治疗史,包括即使对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NAs)耐药,不会影响TDF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无论基线病毒水平高低,均应首选一线药物
如果患者符合治疗的适应证,无论基线病毒水平高低,仍然要优先选择一线治疗药物,即ETV、TDF或Peg-IFN。当然,考虑到治疗成本的问题,如果病毒水平很低,既往无耐药发生,也可以考虑选择应用LdT治疗。
侯金林教授团队在本届APASL年会上的交流
在这次APASL会议上,我国有很多研究报告交流,包括专题报告和口头报告,这也反映了我国近5年来肝病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特别是有关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支持的项目报告,例如,北京大学鲁凤民教授课题组、医院贾继东教授课题组以及武汉同济大学宁琴教授课题组都有很多报告。
侯金林教授团队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与“十二五”重大专项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和转化医学研究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临床研究为EFFORT研究,即优化口服核苷类药物——LdT的研究,为全国24家中心参与、LdT优化治疗5年的研究结果,病毒耐药率仅为3%;另外,还报告全国多中心TDFⅣ期临床研究结果,我国CHB患者应用TDF治疗4年,无患者发生耐药,95%以上的患者达到病毒检测不出,转氨酶复常率高达90%,并且安全性良好;此外,还有关于病毒进化以及免疫的研究报告,部分研究是由在读研究生以及年轻的研究人员进行报告。
侯金林教授的相关新闻报道刊登于会议期间《国际肝病》出版的2月23日DailyNews第五版,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阅读英文原文。
图左为DailyNews2月23日第一版,图右为DailyNews2月23日第五版
APASL访谈——精彩回顾
[APASL访谈]贾继东教授:慢性乙型肝炎管理现状及展望
[APASL独家]名誉主席MasaoOmata教授:APASL历经9载重归故里,肝病进展两项指南咸与维新
[APASL访谈]肝活检在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中的作用不同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jc/2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