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不良预后之一。80%以上的HCC发生于肝硬化的背景。识别HCC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对早期诊断和及时实施治愈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年AASLD上,医院郭津生教授报道了一项关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危险因素的研究。该研究成果被挑选作为肝癌领域的口头报告进行交流。该项研究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得到前任AASLD主席、著名肝纤维化及肝病领域专家ScottFriedman教授和美国Celera公司副总裁、肿瘤分子诊断领域专家JohnSninsky博士的协助和指导。
该项研究目共纳入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包括肝硬化组和肝硬化肝癌组。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其临床相关HCC危险因素;同时收集DNA标本采用多重PCR-LDR方法进行基因型分型,探讨7个基因的10个候选基因多态性与HCC发生风险的关系。
研究发现,有多种临床因素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相关,其中未得到有效抗病毒治疗(OR=5.)是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发现突显出及时、有效地接受抗病毒治疗对于预防患者发生HCC有重要意义。其他临床相关的HCC危险因素还包括:饮酒史(OR=2.)、肝癌家族史(OR=2.)以及年龄≥50岁者(OR=1.)。
郭教授介绍道:“这项研究我们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发现,即在有效抗病毒治疗下获得持续病毒抑制(SVS)的患者中,仍具有发生HCC的危险。CHB患者即使获得SVS仍需密切监测HCC的发生。其中,脂肪肝(OR=11.)、家族肝癌史(OR=3.)、家族HBV感染史(OR=2.)是这些患者发生HCC的风险因素。”
通过进一步的人遗传因素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分析,CHB患者SPP1,AP3S2,MLEC,SOCS3的SNPs可能加重其HCC发生风险,而TLR4及STXBP5L的SNPs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肝病网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肝病网”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jc/2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