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怎样保护好你的肝脏?
年7月28日是第6个世界肝炎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肯定的宣扬主题是“了解肝炎,立即行动”,我国的宣扬主题是“爱肝护肝,享受健康”。
保护肝脏,迫在眉睫!世界肝炎日由来年5月21日,在巴西、印尼、哥伦比亚、中国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关于“世界肝炎日”的“WHA63.R18号决议”取得通过,指定每一年的7月28日(第一个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美国医生BaruchBlumberg的生日)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肝炎日”。要求世卫组织制定一项有时间目标限定的全面战略,加强疾病监测、提高预防手段,扩大筛查范围并向感染者提供医治,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的帮助。
什么是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发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沾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同时伴随全身其他症状,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慢性HBV感染的产生与感染年龄有关。在1岁之内感染的婴儿中,约90%的感染者可发展为慢性感染;在1~4岁感染的儿童中,20%~50%可发展为慢性感染;而成人感染后发展为慢性感染的比例不足10%。在慢性HBV感染者中,有15%~25%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过早死亡。在世界范围内,约80%的肝细胞癌病例由HBV感染造成。
”乙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乙肝病毒(HBV)主要传播方式有经血(输血或血制品、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等)、母婴和性接触3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或手术、不安全注射、注射方式吸毒、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意外暴露、共用剃刀和牙刷等存在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母婴传播主要产生在围产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无防护的性行为、多性伴及性乱者感染HBV危险性增高。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一般不会沾染HBV。目前还没有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病毒性肝炎相干知识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发的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较高。
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
甲肝和戊肝一般急性病发,经消化道传播。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性、母婴传播,可致使肝功能反复异常,进而致使肝硬化和肝癌的产生。
丁肝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我国关于肝炎的一些数据:乙肝感染者近1忆,接近全球感染总数的一半,但唯一1%正在接受医治。
丙肝感染者接近万,在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病人中间,肝硬化和肝硬化的发病率到达了9.2%和15.29%。
知道这些,你还会轻忽你的肝脏吗?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接种疫苗是预防甲肝、乙肝、戊肝最有效的途径甲肝疫苗:当前我省有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2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在18月龄接种1剂;甲肝灭活疫苗在月、2周岁龄分别接种1剂(2剂间隔6个月)。我省已将甲肝减毒活疫苗纳入免疫计划,适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程序为0、1、6月各接种1剂次,共3剂次,第一剂应在出身后24小时内接种。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建议在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时,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到达更好的乙肝病毒阻断效果。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常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常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戊肝疫苗:我国研制的全球首支戊肝疫苗已上市,适用于16—60岁易感人群预防戊型肝炎。接种程序为0、1、6月,即当天接种第一针,第一针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第一针后6个月接种第三针。推荐用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
避免“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甲肝、戊肝病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不要生食贝壳类水产,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避免“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
肝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医治,常常进展到肝硬化和肝癌,引发严重后果。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加重肝脏负担,比如熬夜,饮酒,嗜食肥甘厚腻,药物服用不当等均能消耗肝脏功能,长此以往,就会引发严重的肝病,此时再来救治已迟了。
所以,在世界肝炎日,再次提示大家保护肝脏,从现在开始!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zz/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