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昨天是第5个“世界肝炎日”。对于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乙肝的职业防护是很重要的健康环节。小编精选了几大科室,整理了基础的防护措施,最有效的就是我们的护士用心对待工作,为了个人的预防!
传染科
乙型病毒性肝炎呈逐年增加,世界流行趋势,其中我国属流行高发区。由于传染科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使其经常暴露于乙肝患者的注射穿刺,输液输血,采集标本,日常护理,污物处理等危险因素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乙肝的职业损伤,成为职业暴露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
1、传染科护士的科室特殊性:需要长期护理传染病病人,相对于其他科的护士工作压力大,加上其他一些主、客观的影响因素,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非常之大,不容忽视。管理者要给予护理人员人性化的关怀,合理排班减轻压力,增强护士之间支持系统,对受伤护士给予人文关怀,以减轻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不良情绪反应。
2、乙型肝炎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
(1)局部应急处理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当职业接触感染乙肝危险时,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剂,一月后重复一剂,提供被动保护作用。
(3)接种乙肝疫苗
可同时或接触后7天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完成注射后可检测是否产生抗体。
3、备案登记,观察随访
发生职业暴露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所有职业暴露都应立即备案登记,定期随访追踪。
手术室
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锐利的剪、刀,缝针以及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再加上手术室工作繁忙、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易发生意外等特点,造成职业暴露甚至感染。
(1)所有参加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操作规程。
(2)平时重视手部皮肤的保护,有损伤者不得参加该类手术,注意减少和避免心理、生理的过度疲势。
(3)医护人员的手在防止感染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接触患者时要戴手套,手术结束后,凡参加手术人员用碘伏洗手3min后方可离去。
(4)术中严禁血水溅出.尽可能减少污染范围,术者要戴一次性塑料围裙,双层手套,套鞋套,帽子下压齐眉,口罩内衬一薄层纱布,盖住整个口鼻以不影响手术操作为好,以防术中的污物对自身的污染。
(5)加强业务搬练,规范器械的摆放及传递方法,严格带教。对HBsAg阳性患者进行手术,如不小心被刺伤,应立即脱去双手手套,挤出污血,同时用3%碘酊棉球擦拭进行消毒,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乙肝疫苗10/ug,1个月后再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乙肝痤苗5ug,术中密切注意手套是否破损,如有破损立即更换,破口处用0.5%的碘伏擦2遍。
产科
产科护士工作时都在接触缝针、刀剪等锐利器械及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使产科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当执行分娩操作时,若不注意加强自身防护,会造成职业暴露,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多种疾病中最常见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措施:
(1)所有产妇在产前必须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检测,准确了解病毒携带情况,在操作中注重自身防护,有皮肤破损者尽量不参加手术,或加戴双层手套,有可能发生血液、羊水喷溅应加穿隔离衣、戴护目镜。
(2)急诊产妇或HBV阳性产妇,均安置在隔离产房,按感染病人对待。
(3)明确规定产包内的锐器物,并置于专用硬质容器内,锐器物品传递不能直接用手,而用硬质容器传递。
(4)用后的一次性使用锐器弃置于利器盒内。
血液透析室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各种病原菌密度相对都比较高。目前,透析患者数量逐渐增多,患者病情也来越复杂,其中很多是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
可行的措施:
1、加强防护宣传,提高防护意识,让护理人员明白透析室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护理工作相比的高危性、易感性,使其知晓危险不仅来源于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更多地来自于自身操作技术不过关、不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或者因态度懈怠、疏忽侥幸心理带来的本可避免的因素。
2、对于特殊感染者进行血液透析护理,更要严格规定护理人员戴防护眼罩、面罩或多层口罩、双层手套、隔离衣等,使用过的血管钳等物品要用消毒液浸泡处理后再进行清洗并消毒处理,透析管、管道、一次性物品根据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等。
3、如发生针刺等锐器伤,要立即按住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污血,用流水和肥皂反复冲洗伤口,用碘伏乙醇消毒伤口,并及时抽血化验感染筛查,并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1支、乙肝疫苗lOg,同时进行预防保健备案,跟踪随访。配制转运透析液及倾倒消毒液时,如遇外溢或者粘到皮肤上,要及时用流水冲洗;如发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应立即流水冲洗,消毒液浸泡、擦拭。
整理:守护天使
来源:医学界护理频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zz/2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