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么回事 http://m.39.net/pf/a_4793729.html
前言:
除了乙肝传染性以及相关潜在社会歧视与自我歧视问题之外,慢性乙肝感染的朋友可能最纠结的话题就是乙肝抗病毒治疗有关的话题,其中抗病毒治疗的起点和终点问题是最常见的焦点,其次才是治疗经济负担问题,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乙肝朋友的最严重问题:心理焦虑或者抑郁问题,也就是缺乏认知干预问题。
其后果:
输家:
医生们最大的心病:病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问题怎么解决?
乙肝朋友最大的心病是:情绪大受影响,可能导致家庭内部不和谐、职场不顺利问题
社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医疗资源巨大浪费问题(医生工作白费、病友和家庭经费和精力空耗、以及住院治疗医保经费的大量可避免的浪费和人力资源的可避免消耗)
赢家:
必然的赢家:乙肝病毒以及可能导致的慢性疾病病程进展和终末期肝病事件
可能的赢家:乙肝相关医疗用品销售商家和终末期肝病如肝硬化和肝癌治疗相关机构。
医疗的最大悖论就是每位医务工作者都是尽心尽力希望病友康复,但是如果病友都康复了,有关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就面临被淘汰出局或者转行或者失业。每位病友和家属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和精力,找最好的医生获得最好的治病效果,但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一厢情愿。
正文: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乙肝治疗中最关键的手段,这点不容置疑。“抗病毒治疗的起点和终点问题”是医患沟通中的焦点话题,和乙肝治疗决策中的核心决策。
(一)首先我们来看看围绕“抗病毒治疗的起点和终点问题”临床中病友们常常询问医生的问题库:
1、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中常见问题:
我究竟该不该接受抗病毒治疗?这个问题又可以追问出以下很多问题:
(1)抗病毒治疗长期使用会不会发生耐药?
(2)会不会因为长期抗病毒治疗而产生病毒变异增加肝癌的风险?
(3)长期抗病毒药物治疗会不会产生其他身体副作用?
(4)长期抗病毒治疗有关的医疗经费负担我能够承担得起吗?
(5)不抗病毒治疗,我会得肝硬化或者发生肝癌吗?
(6)我没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有必要抗病毒治疗吗?
(7)抗病毒治疗药物一旦吃上去,就需要吃一辈子不能够停,我做得到吗?
(8)抗病毒治疗会不会影响我生孩子呢?
(9)有的医生说我必须抗病毒治疗,有的又说可以暂时观察没必要抗病毒治疗,我究竟该听谁的?
(10)有的医生说我最好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的医生又说我最好采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我究竟该听谁的呢?
(11)有的医生建议最好使用替诺福韦酯,有的说是恩替卡韦,还有的是推荐阿德福韦酯,也有说是替比夫定或者拉米夫定,还有说最好是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使用,天啊,我究竟该听谁的呢?
(12)我看朋友们都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我是不是先采取中医药治疗呢?
...............还有列举不完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有关抗病毒治疗开始前,病友们不得不考虑的有关治疗预后问题(将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即抗病毒治疗起点问题。如果上述问题在治疗一开始前没有充分了解或考虑到,那么这些问题都会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开始,而转为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纠结病友的问题,最后汇集成一个核心问题:
什么是抗病毒治疗的终点?我吃药要吃到什么时候是个头?或者是什么时候我才能够停止抗病毒治疗呢?
医生一开头不是说好就吃3年药物,怎么到3年了,又变成“至少”吃3年,那我究竟是继续吃还是可以停药呢?早知道这样,我真不该吃抗病毒药物,真是上船容易下船难呀,现在怎么办呀?
指南以前说至少吃3年,怎么现在又说要吃4年,还有的说要吃到表面抗原转阴或者是需要终身服药呢?
上述这些问题都是但凡涉及到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医生、患者及家属就不能够回避的问题。
2、中止抗病毒治疗涉及的常见问题:
停药后会不会病毒复制反弹,前功尽弃?
停药后再治疗会不会更加容易发生耐药?
我总是在担心病毒复制会不会反弹,我该怎么办?
(二)医疗过程中,医患沟通面临的现实问题
(1)肝病门诊过程中,医患沟通的5到10分钟时间,就算30分钟或者1天,医患之间能够讨论这么多问题吗?医生能够有办法给病友讲清楚,而且病友真正能够听明白或者理解透彻吗?这不现实!
(2)即便医患交流时间充分,上述这些问题病友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的医生有确切的答案吗?我们的病友在没有身临抗病毒治疗其境时,能够想到这么多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吗?
(3)我们该怎么办?我该信任谁?
(三)从指南角度看抗病毒治疗的起点和终点:
指南是给基层医生提供指导抗病毒治疗的原则性建议,这些原则性建议基于客观研究证据而动态更新的。
(四)从临床医生角度考量抗病毒治疗的起点和终点:
是否符合或者遵循指南基本原则性建议和精神?
是否符合病友的主观意愿或者长远健康利益?
病友治疗的依从性能不能够得到保障?
医生指导病友抗病毒治疗可能面临的风险是什么?
(五)从病患和家属角度考量抗病毒治疗的起点和终点:
治疗效果到底怎么样?
指导医生靠谱吗?
看病、买药方便吗?
长期治疗安全吗?
治疗经费能够负担的起吗?
怎么能够更省钱呢?
还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案吗?
(六)笔者的经验谈:
(1)首先需要构建和检验医患关系的互信程度(医患沟通中的角色定位和非抗病毒治疗医嘱落实程度)和定期随访的依从性;
(2)针对具体病友,必须就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或者预期目标,医患双方达成共识,并且获得反复检验。
(3)就抗病毒治疗具体方案的选择,需要从治疗依从性、治疗经费可承担性和病情程度等多重角度仔细衡量和达成医患共识,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断检验。
编辑者:PMP-T
附:申请参加方清医生长期随访管理培训的朋友可添加“方清医生门诊助手”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zz/1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