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理性对待新生儿黄疸
自身感悟
关于新生儿黄疸这个医学上的名词,在成为母亲之前,我是陌生的。直到自己的宝宝出生,再到我们为了所谓的新生儿黄疸而苦恼和担忧,我才意识到,这看似普遍的新生儿黄疸,并不容轻视。
那为何新生儿黄疸会不被大家重视,自我感觉受老一辈的观念影响很深,特别是在我们潮汕地区,都觉得黄疸是每个宝宝出生后都会的,一段时间就自动消退,不用去搭理。甚至还有些迷信的说法,比如大人在宝宝出生期间在家里搬搬抬抬,就会动了胎神,导致家中的宝宝泛黄厉害,这时候就需要祭拜神灵消除疾病。当然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不仅没有任何科学根据,也影响了新手父母的判断,从而耽误了宝宝的治疗,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后果。所以,我给一样是新手父母的你们建议,当你发现你的宝宝在黄疸期间有异常,请你及时就医,让医生给你专业的诊断。
科普
何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生活中我们肉眼怎么先自行判断宝宝有没有异常呢?
首先,可将婴儿置于明亮处,观察婴儿皮肤及眼白的部分,若比前一天观察到的黄或比其他婴儿黄,就可能有黄疸。同时观察不同的部位,若只有脸部泛黄,表示黄疸程度并不是很严重,多喝水促进排泄和多晒太阳即可。若泛黄的情形向下延伸至腹部或以下时,而且宝宝的精神状态很不好,嗜睡,那就极有可能是得了病理性黄疸了,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医学上黄疸值的测试方法据我所知比较常用的有两种1医用黄疸测试仪
黄疸仪又称经皮黄疸测试仪,是属国内首创产品,应用光纤、光学技术、电子及信息处理技术。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只要将探头轻压宝宝前额,瞬间即可直接测定出宝宝皮肤组织内胆红素浓度。但是缺点是有误差,如果宝宝用仪器测试了数值位于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临界点,那么建议还是再抽血测试下比较准确。
2测试胆红素浓度
一般来说是采用抽取静脉血或者微量血来测试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此方法准确性较高,如果宝宝经过测试仪测试后数值过高,保险起见还是再进行抽血检验做最后诊断。缺点就是得让宝宝受皮肉之苦,大部分父母都于心不忍。
认识病理性黄疸
造成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宝宝G-6-PD缺乏症亦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原因,当宝宝得此遗传性疾病时,出生后血球破坏的情况远大于正常的宝宝,于是出现了溶血性贫血与黄疸。另外,如新生儿肝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胆道闭锁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头部血肿块等,也都是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病理性黄疸有几种?(重点介绍下母乳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2.感染性黄疸3.堵塞性黄疸(医院医生进行排查确认,不做详细介绍)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方式比较简单,可自行在家里进行实验做进一步的验证,如果确实是母乳性黄疸,那就不需要担心哦,可以继续哺乳,有些宝宝得等到三四个月才逐渐退黄)
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病理性黄疸不能拖)
(1)照蓝光治疗:是安全而疗效显著的方法,可给予24~48小时,必要时重复照射。注意光疗时患病的宝宝应裸体,但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及生殖器官。(我的宝宝当时确诊是病理性黄疸,一开始也很纠结要不要照蓝光,毕竟看到别的宝宝在蓝光箱里感觉特别孤独可怜,但医生的建议是我们的黄疸值已经很高了,再高会入脑,到时候就必须换血治疗了,所以还是狠心照了蓝光,虽然看着揪心,但是效果确实很显著,医院住了4天,就已经恢复正常值,后面也没有再反复)
(2)激素疗法:激素疗法可增加肝酶活力,促进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结合,并阻止抗原抗体反应,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也可以口服。
(3)输血浆或白蛋白:血浆蛋白可与间接胆红素结合(1克白蛋白可结合15毫克胆红素),因而可减少间接胆红素与脑细胞结合,这样可以降低核黄疸的发病率。
(4)苯巴比妥作为酶诱导剂可激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加速间接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化,剂量5毫克/千克体重/天,口服。
(5)药物治疗:以前医生经常会开茵栀黄,妈咪爱等药物给宝宝服用,我记得当时我公公也听别人说可以弄茵陈水给宝宝喝退黄,而我觉得不要盲目给宝宝滥用药物就阻止了,现在想想很庆幸没有使用,因为国家也发布公告了,茵栀黄注射液禁止给新生儿婴幼儿使用的。(是药三分毒,个人觉得宝宝还小,肠胃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在能不吃药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不要吃药,更切忌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不要擅自用药。)
总的来说,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宝宝健健康康,但是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疾病让我们措手不及,还请大家始终保持理智的心态,相信科学。即使当今社会太多的医学丑闻,太多的医患关系,太多的医疗事故,但有一些我们没有把握处理好的疾病,还是要选择相信医生的专业知识,以防耽误宝宝最佳的治疗时机。
关于新生儿黄疸,如果你有独到的见解和处理的经验,欢迎给我们留言,让更多的读者看到。
北京白癜风那里好北京白癜风那里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zz/1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