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常在外吃饭容易得乙肝,最好打针疫苗预防下”,所以没做好体检打好疫苗,连下馆子都不能愉快的参加了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关于乙肝预防,究竟该怎么做?疫苗有没有用?
乙肝到底是怎么传染的?
首先,常在外吃饭的朋友们不必紧张,关于“下馆子”容易感染乙肝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乙肝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传染病,但是这种病原体的传染能力有限,其三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日常工作生活中共餐、共住宿舍、拥抱、接吻等一般都不会导致传染。
而且作为成年人拥有完善的免疫系统,90%的情况下,成年人即使感染了乙肝病毒,也能将其完全清除并自然获得保护性抗体,甚至这个过程你都完全没有感觉。
乙肝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这么说乙肝并不值得担心,乙肝疫苗也完全是个多余的东西了?
非也非也!
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的慢性肝炎大国,约万人的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其中万人是需要治疗的慢性肝炎。这个庞大的数字主要来源是母婴传播所感染。
因为乙肝病毒对成年人的威胁虽然有限,但是却很容易在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的婴幼儿体内慢性化,此后或终生携带,或在某个时间突然发病。
在年乙肝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现在我们国家越年轻的人群中乙肝的感染率越低,这都是过去几十年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的成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乙肝疫苗让祖国未来的花朵们感染乙肝的比例下降了97%之多!
这些人推荐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
新生儿是乙肝疫苗接种的最主要对象,无论其母亲是否携带乙肝病毒,都应在出生24小时内进行接种。
婴幼儿及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
免疫系统还没有那么完备,也就无法有效防范乙肝病毒的感染,因此同样需要接种疫苗来获得保护性抗体。
高危人群
主要是可能大量接触乙肝病毒,免疫系统不一定来得及抵御的人群:
1、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2、医务人员;
3、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4、器官移植受者或经常接受输血、血液制品者;
5、免疫功能低下者;
6、乙肝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7、多个性伴侣或静脉注射毒品者。
普通人要不要接种?
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不属于高危人群,但是也没有查到乙肝表面抗体,那究竟要不要接种呢?
这就可以自行选择了,只要不进行高危行为基本上仍然是高枕无忧的,举个例子,即使与乙肝携带者接吻,只要你们俩不同时咬破嘴导致血液接触,其实是不太可能传染的。
当然想要更放心些也可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只要记得按照0、1、6个月的程序规范接种就行。
乙肝的七大误区误区要认清!
1
肝功能正常=肝脏正常
肝功能正常,并不能说明肝脏就没有病变,而还应同时进行肝炎病毒特异性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这样才能准确地说明肝脏有无病变。
2
甲胎蛋白升高一定是肝癌
甲胎蛋白(AFP)升高对早期筛查肝癌很重要,但并不是其升高就代表一定是肝癌,肝脏明显炎症时,AFP也可升高。
3
两对半和肝功能正常就不需要做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
两对半、肝功能和病毒定量检测是反映疾病的不同方面的情况,不可互相替代。
4
肝脏硬度数值高=肝硬化
肝脏硬度数值高不一定表示肝脏就“硬化”了。肝脏瞬时弹性检测的测定成功率受肥胖、肋间隙大小等因素影响,其测定值受肝脏脂肪变、炎性坏死及胆汁淤积的影响。
5
“大三阳”比“小三阳”更严重
不能仅凭“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判断病情轻重,需要结合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等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6
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
没有症状不代表肝脏没有损伤,即使是有些病人已经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也可以没有症状,因此,慢性乙肝即使无症状,定期检查非常重要。
7
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为时已晚
其治疗比慢性肝炎的患者是更重要、更为紧急,可以减少其发生肝癌的风险,延长其生命期,提高生活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zl/2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