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专家访谈 孙晓冬:
乙肝疫苗历经两代
乙肝是乙型肝炎的简称。70年代初,美国医学家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BaruchSamuelBlumberg)首次证明乙肝患者血浆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的一种外壳蛋白,经加热后接种黑猩猩可产生保护性的抗体,能够抵抗乙肝病毒的袭击,受此启发从而发明了第一代乙肝疫苗。
从尚未发病但HBsAg呈阳性的人的血浆中提取抗原制成的疫苗,被称为血源疫苗。我国于年正式批准生产该种疫苗用于乙肝预防,至年停止生产,并于年起停止使用。
取而代之的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二代乙肝疫苗,其具有纯度高、无致癌因子、无外源病毒、安全性好,并可大量生产和降低成本的优势。
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证实: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HBV)感染、防止乙肝发病最有效的方法。95%以上的婴儿、儿童和青年在接种3剂全程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感染,保护期可持续20年以上。
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
为了加大乙肝的防治力度,上海提出了要在做好新生儿全部免费接种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逐渐扩大接种人群,积极鼓励新生儿以外的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并在全国率先推广成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自年起,凡是居住在本市范围内的18岁以上人群,均可“自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不同人群的免疫策略
◆一般新生儿
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第2剂:在第1剂接种1个月后(1月龄)接种
第3剂:在第2剂接种5个月后(6月龄)接种
◆如果母亲是HBsAg阳性的新生儿
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一种可以立即对抗并杀灭乙肝病毒的生物制剂,但无法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因此没有长期保护作用),剂量应≥个国际单位(IU),同时选择另一注射部位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在1、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第3剂。
在入户查漏和新生入学查验接种证时,一旦发现漏种需实施补种。
鼓励以下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者、有多个性伴侣者、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另外,尚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旅行者在前往乙肝流行区之前应接种疫苗。
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禁忌症:
◆以前接种后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者不能继续接种,可以尝试更换不同的产品类型,比如仅是对酵母过敏,就建议换为无酵母成分的疫苗
◆中-重度急性疾病患者需要在疾病恢复后才能接种
注意:妊娠和哺乳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症,早产儿和HIV阳性者也能接种。
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者应暂缓接种:
◆母亲是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的早产儿或体重低于克
◆但如果母亲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则新生儿体重要低于克才应暂缓
◆有严重脏器畸形
◆发生新生儿窒息
◆有病理性黄疸
◆患其他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
◆发热者
◆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7分
◆对酵母成分过敏者,建议换为无酵母成分的疫苗
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
乙肝疫苗是最安全的疫苗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乙肝疫苗接种已达10亿多剂次,但严重的全身反应和过敏反应罕见。
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微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多见于接种后1-3天,在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或有低热、疲乏、头痛等症状,大多在3天内自行消失,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乙肝疫苗的接种地点
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均有接种。
专家简介
孙晓冬,主任医师,博士,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长期从事预防接种管理、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等工作,有丰富的免疫规划等公共卫生领域工作经验。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y/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