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
病毒携带者
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管理
据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5.49%,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万人。国外权威学者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在30岁左右及以后发生“免疫耐受打破”,机体免疫系统会从“和平共处”转变为“针对”有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进而出现肝组织的炎症破坏与修复。正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群会从“携带者”发展成为慢性乙型肝炎,如不及时干预,会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因此,加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非常重要。
明确乙肝病毒携带者分类
第一类为“慢性HBV携带者”:即免疫耐受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或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此类患者是医患口中“传统的”携带者。
第二类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
乙肝病毒携带者自我管理措施
1、定期随访:首先的是定期检查肝功能,其中患者每3至6个月到门诊随访一次,并检查单和检查报告结果为准,以便更好地比较患者的康复情况,此时要让患者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自行停用抗病毒药物,必须定期检查乙肝病毒的数量,根据乙肝病毒水平调整用药的。
2、切勿乱治:随意的大量雷同选择保肝药物,药物都需要在肝内分解和代谢,肝功能正常,且肝脏没有损伤的情况下,是不建议保肝降酶治疗的。抗病毒的“门槛”必须要严格,不能随意用药,更不能盲目用药。
3、劳逸结合:平时生活中要学会释放压力,过度劳累除了会影响大脑,还会让身体处于透支的状态,体内的器官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肝脏的负担过重,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就可能会导致乙肝病毒大爆发,从而引发肝脏疾病。
4、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女性还要去注意经期卫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尿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的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剃刀修面工具、牙刷、盥洗用品与健康人分开。,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不要与其他人共用剃刀、修面工具、牙刷和盥洗用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y/1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