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治疗包括保肝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等。其中抗病毒治疗是重中之重,只有清除病毒或者长久抑制病毒,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如何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呢?
一、把握最佳时机
乙肝病毒侵犯肝脏,损害肝细胞,久而久之,病情可向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因此长久控制病毒或者清除病毒是治疗乙肝的关键。但对于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时机,很多患者并不十分清楚,认为只要感染病毒,就得抗病毒,绝不能坐以待毙。
不是所有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需要治疗。
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病毒DNA水平很高,但是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和人体处于“和平共处”阶段,是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但是需要密切监控肝功能的变化。
根据年版的《慢乙肝防治指南》,病毒DNA水平超过10的5次方拷贝/ml(e抗原阴性患者为10的4次方拷贝/ml),血清ALT水平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肝活检显示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炎症、坏死和(或)肝纤维化的乙肝患者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此时机体非常具有战斗力,对入侵的乙肝病毒发动主动攻击,但很多患者的免疫系统还是不能完全控制病毒。这样,体内的免疫系统和病毒长期处于“打仗僵持”状态,代价就是肝细胞被无辜杀死。所以这个时候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后是可以实现停药的。
二、选择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慢性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干扰素,另一大类是口服抗病毒药物。
对于干扰素目前提倡使用长效干扰素;对于口服抗病毒药物目前提倡一线药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TDF,TAF)。
干扰素和口服抗病毒药物各有优缺点,根据自身特点选择。
三、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优化治疗方案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有的患者以为在治疗开始选择一个药物,就可以不管不问,一治到底了。
对于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分e抗原阳性和e抗原阴性。
对于e抗原阳性的如果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IU/ml,建议停用换口服抗病毒药物;对于e抗原阴性患者,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DNA较基线下降<2log10IU/ml,建议停用干扰素换用口服抗病毒药物。
对于口服抗病毒药物可能出现应答不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优化治疗就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对于使用一线药物的患者,可以在用药48周测DNA,如果DNA是阳性的,可以根据之前DNA的下降情况,考虑是否继续用药还是调整方案。
四、定期检测
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病毒DNA水平有无变化,是否需要加药,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是否出现药物耐药等等,如果处理不好将大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以及停药后这三个阶段都要做好定期随访,为抗病毒治疗保驾护航。
另外,即使长期持续病毒抑制的患者,也不能完全消除肝癌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肝癌的筛查也是需要定期进行的。
结语
乙肝病毒就像潜伏在人体内的敌人,你若忽视它,它就会作威作福。乙肝患者在治疗期间以及停药后都应该重视日常的保健,不吸烟、不喝酒、不过度劳累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愉快心情。
参考文献
1.董正洪.如何提高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J].肝博士,(05):24.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8):-.
注意:本材料用于健康知识宣教,不能代替医生诊治;如您有诊治需求,医院就诊。
NP-CN-TDF-PSP-,有效期至年12月
往期回顾
乙肝病毒变异是怎么回事?
乙肝病毒转阴就高枕无忧了?
为什么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提前抗病毒?
必须要赞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f/1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