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肝的病原学种类:丁型肝炎病毒(HDV)。
2、丁肝的病原学特征:HDV是一种缺陷病毒,自身并不能引起疾病,在与嗜肝DNA病毒科成员如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或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联合或重叠感染时才能复制。HDV相对较稳定,可耐受60℃干热30h。
3、丁肝的传染源:HBV/HDV联合或重叠感染患者,尤其是慢性HDV感染者,是HDV的主要传染源。
4、丁肝的传播途径:HDV的传播途径与HBV相似,主要通过肠道外传播。在地方性流行区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在非地方性流行区则主要经血或血制品及静脉内注射毒品传播。HDV也可经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5、丁肝的易感人群:人对HDV普遍易感。HBsAg携带者和乙肝患者都是HDV的易感者。
6、丁肝的潜伏期:4~20周。
7、丁肝的临床表现:人感染HDV后,其临床表现决定于原有HBV感染状态,一般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尿黄、眼黄等。急性患者可有肝脏肿大、触痛或叩痛;慢性患者可有脾大、肝掌、蜘蛛痣等。潜伏期4~20周。有下列两种类型。
(1)HDV与HBV同时感染:成年急性HBV和HDV感染大多表现为自限性肝炎经过。急性丁型肝炎的症状体征与急性乙型肝炎的症状体征重叠出现,不能区分。如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血清ALT和胆红素的双项升高,应怀疑为HDV与HBV同时感染。(2)HDV与HBV重叠感染:慢性HBV感染者突然出现病情活动或加重,或迅速发展为重型肝炎,应考虑重叠感染HDV的可能性。在原有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HDV一般病情较重,多伴有黄疸和肝功能损害。HBsAg携带者重叠感染HDV可导致急性发作,原是慢性HB的患者重叠感染后可进展成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HBV/HDV重叠感染一般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可发展成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8、丁肝的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1)既往无HBV感染时。6个月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有其他医源性感染HBV和HDV的可能性,生活中同其他HB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等。符合该病史者提示急性HBV与HDV同时感染的可能性。2)既往有慢性HBV感染时。6个月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有其他医源性感染HDV的可能性,生活中同其他HD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等。符合该病史者提示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急性HDV感染的可能性。3)既往HBV感染时不详,近期偶然发现HBV感染(无急性起病的临床表现),此类患者多为慢性HBV感染。如同时检出HDV感染,则亦多为慢性HDV感染,即慢性HBV感染重叠慢性HDV感染。但不能区分是HBV与HDV的同时感染转为慢性,抑或是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HDV感染。(2)疑似诊断丁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或者流行病学史不清,具有丁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且血清ALT升高,HBsAg阳性。(3)确诊丁型病毒性肝炎:疑似诊断丁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并且任意一项HDV标志物检测阳性。
9、丁肝的临床分类:HDV与HBV同时感染,HDV与HBV重叠感染。
10、丁肝的疫苗接种程序:对HBV易感者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是最终消灭HBsAg携带状态的有力措施,也是控制HDV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本《重点总结》以北京卫生人才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f/1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