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两篇内容,第二篇讲解肝硬化相关内容,不要忘记查看。
临床医学综合专题精讲班火热报名中,在「医学生考研」主页面回复「课程」即可参与领取抵价券优惠报名,还可下载视频和讲义。
精讲班还包含考前干货背诵、横向知识点串讲、VIP群实时答疑和直播答疑等多项精品内容,还可免费获赠西综题库专业版和讲课讲义。
加入VIP群可以直接向阿源老师和天天师兄提问,更快、更好的解答心中疑惑。
昨日思考题
思考题(一):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的载体,如果四氢叶酸不足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疾病,请问它的机制是什么呢?
答案: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的载体,体内如果缺乏四氢叶酸就会使一碳单位不足,而一碳单位主要功能是参与核酸合成,DNA合成减少,幼红细胞分裂增殖减慢,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思维是什么生物化学:一碳单位
思考题(二):维生素B12缺乏会对甲硫氨酸的代谢及机体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维生素B12缺乏时,N5-CH3-FH4上的甲基不能转移给同型半胱氨酸。这不仅影响甲硫氨酸的合成,同时也影响四氢叶酸的再生,使组织中游离的四氢叶酸含量减少,导致核酸合成障碍,影响细胞分裂。
因此,维生素B12缺乏时可以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同时同型半胱氨酸在血中浓度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生物化学: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年第50题病理学A型题
急性普通型肝炎的典型病变是
A.肝细胞广泛水样变性伴点状坏死
B.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伴点状坏死
C.肝细胞广泛水样变性伴桥接样坏死
D.肝细胞广泛脂肪样变性伴碎片状坏死
题目解析
水样变性是病毒性肝炎中肝细胞最常见的变性,脂肪变常见于由HCV导致的丙肝,其他类型少见;
点状坏死常见于急性肝炎,碎片状坏死和桥接样坏死常见于慢性肝炎。
本题可参考《病理学》人卫8版教材P。
本题答案
A
考点讲解
本题的音频讲解点击这里哦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注意:
1.HCV可直接损伤肝细胞,这是丙型肝炎致病的一个特点。
2.共同感染是指HDV与HBV同时感染,重叠感染是指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HDV。
二、基本病理变化
1.肝细胞变性
(1)细胞水肿
为最常见的病变。光镜下见肝细胞明显肿大,胞质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为胞质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体积更大,胞质几乎完全透明,称气球样变。
(2)嗜酸样变
光镜下见病变肝细胞由于胞质水分脱失浓缩使肝细胞体积变小,胞质嗜酸红染增强。
2.肝细胞坏死与凋亡
(1)溶解性坏死
由严重的细胞水肿发展而来,可分为
①点状坏死: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②碎片状坏死: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肝炎;
③桥接坏死:指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坏死带,常见于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
④大片坏死:指几乎累及整个肝小叶的大范围肝细胞坏死,常见于重型肝炎。
(2)凋亡
由上述的嗜酸性变发展而来,胞质进一步浓缩,最终形成深红色浓染的圆形小体,即嗜酸性小体。
3.炎细胞浸润
4.再生
(1)肝细胞再生
再生的肝细胞可以沿着原有的网状支架排列,但如果坏死严重,原小叶内的网状支架塌陷,再生的肝细胞则呈团块状排列,称为结节状再生。
(2)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
包括Kupffer细胞的增生和间叶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慢性且坏死较严重的病例,可见小胆管增生。
5.纤维化
三、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
1.甲肝
(1)肝细胞变性坏死;
(2)汇管区炎细胞的渗出浸润;
(3)Kupffer细胞的增生。
2.乙肝
毛玻璃样细胞是乙肝的一种特殊形态学特征,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肝组织在光镜下可以看见胞质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物质,胞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电镜下可见胞质滑面内质网内有较多的HBsAg颗粒。
3.丙肝
除慢性肝炎的典型特征性病理学改变外,还有一些独特改变:
(1)脂肪变性;
(2)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
(3)胆管损伤。
4.丁肝
(1)肝细胞的嗜酸性变及小泡状脂肪变性;
(2)炎细胞浸润及汇管区炎症反应;
(3)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重叠感染HDV后,会加重肝组织病变。
5.戊肝
(1)门脉炎症改变
可见大量Kupffer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但淋巴细胞少见。
(2)肝细胞胞质和毛细胆管胆汁淤积。
(3)肝细胞灶状坏死,尤其是在门脉区。
6.庚肝
(1)单一HGV感染的庚肝病理损害一般较轻;
(2)急性炎症以肝细胞肿胀和门管区炎细胞浸润为主。
四、临床病理类型
1.普通型病毒型肝炎
(1)急性普通型肝炎
肉眼:肝脏肿大、质软,表面光滑。
镜下:
①肝细胞变质:水样变性(胞质疏松、气球样变)+点状坏死或嗜酸样坏死。
②门管区常有炎细胞浸润。
③黄疸型肝炎常有瘀胆现象和胆栓形成。
(2)慢性普通型肝炎
①轻度慢性肝炎
点状坏死为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周围由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界板无破坏,小叶结构清楚。
②中度慢性肝炎
中度碎片状坏死、特征性桥接坏死,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③重度慢性肝炎
重度碎片状坏死、大范围桥接坏死,肝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结构。
2.重型病毒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肉眼:
①肝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减至~g,尤以左叶明显;
②被膜皱缩,质地柔软,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
镜下:
①肝细胞弥漫性大片坏死,溶解坏死的肝细胞很快被清除,仅残留网状支架;
②肝窦扩张明显,充血甚至出血;
③Kupffer细胞增生活跃,伴炎细胞浸润,尤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而肝细胞无明显再生。
(2)亚急性重型肝炎
肉眼:
①肝体积缩小,表面皱缩不平,质地软硬不一,部分区域呈大小不一的结节状;
②切面呈土黄色或红褐色,再生的结节因胆汁淤积呈黄绿色。
镜下:
①肝细胞大片状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②肝小叶内可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主要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③肝小叶周边可有小胆管再生。
思考题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f/1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