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别慌可控可防
如何来做听我细讲
01
什么是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肝病毒呈球形,直径27-32nm,无包膜,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淡水、海水、泥沙和毛蚶等水生贝类中可存活数天至数月。但℃5分钟、70%乙醇可使之灭活,对紫外线、甲醛和氯敏感。我国将甲肝列为乙类传染病,且有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属于急性自限性疾,
02
甲肝的传染源是什么?
甲肝无病毒携带状态,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15-45天,平均潜伏期30天。在潜伏期末粪便即可排出大量病毒,传染性较强。
03
甲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甲肝病毒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污染可致流行,目前甲肝流行主要为食源性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可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多为散发性发病。
04
甲肝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甲肝抗体(抗-HAV)阴性者为易感人群。6个月以下的婴儿有来自母亲的抗体而不易感,6月龄后,抗体逐渐消失而成为易感者。高发年龄为40-44岁。充分验证了甲肝疫苗预防甲肝的有效性。成人及其他易感人群可到接种门诊自愿自费接种甲肝灭活疫苗。
05
怎样预防甲肝?
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不吃生食海产品,防止“病从口入”。
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不吃生食海产品,防止“病从口入”
。
06
得了甲肝怎么办?
甲肝一般为急性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为3-4周,预后良好,不发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携带者。
如果镇居民近期有食用未煮熟海产品、饮用生水或接触甲肝患者后出现发热、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医院及时就诊治疗。甲肝患者居家隔离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严格实行分餐制。甲肝患者周围易感人群应及时接种甲肝疫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f/1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