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认识的误区
12
误区一:
丙肝患者少。因为丙肝检查并不在常规体检的范围内,所以很容易漏诊。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丙肝患者转氨酶并不高,但是这并不代表丙肝患者少,只是没有发现而已。目前全球HCV感染约为1.6亿,每年导致25万人死亡。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约有万名丙型肝炎患者,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3.2%,每年新发病人超过10万。
误区二:
丙肝没有乙肝危害大。错以为丙肝没有乙肝危害大,用不着多加防范。其实不然。与乙肝相比,丙肝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且更容易慢性化。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也都在乙肝之上。
误区三:
丙肝只是通过输血传染。这是一种传播误区,其实还有一部分丙肝患者并无输血史。除了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丙肝的传播途径还有:破损皮肤、黏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丙肝的危害
1.一般来说由于丙肝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发病时间比较长,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入侵肝脏后多无特别明显的症状,感染者不易察觉,大多数患者因为没有及时地发现病毒导致丙肝慢性化,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2.丙肝的传染性比较强,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输血、使用血制品都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性传播也是丙肝传播途径,夫妻之间,性伴侣之间的相互传染;与乙肝一样,母婴传播也存在于丙肝,婴儿出生就携带丙肝病毒也是常见的。
3.丙肝危害还表现在发病率高,易转为慢性、易恶化。最终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肝炎。感染丙肝病毒后,引发急性丙肝,通常会有50%~85%的急性患者会转为慢性丙肝,由于输血感染丙肝的患者中,会有20%~30%最终演变成为肝硬化,其他原因引起的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约为10%~15%。而丙肝肝硬化患者又会有5%左右引发肝癌。
丙肝的
症状
1.身体乏力。患者常常产生不自觉地身体无力感,且会持续性的高频率疲乏。不同于正常的疲乏无力,丙肝患者即便经过充分休息,疲劳症状也很难得到缓减,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丙肝早期症状。
2.右上腹不适。右上腹不适感,多见于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
3.消化系统不适。丙肝患者早期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反胃、恶心、呕吐及厌油腻等现象,长时间后会出现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
4.出现黄疸。丙肝与其他肝病一样都会造成严重的肝损伤,造成肝细胞代谢异常,体内的胆红素无法得到有效的代谢,导致胆红素聚集过多,直接结果就是出现皮肤发黄、巩膜发黄等黄疸现象。
5.蜘蛛痣。丙肝患者由于肝脏受损,肝脏灭活功能减退,患者体内的雌性激素无法通过肝脏正常排出体外,造成雌性激素充斥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蜘蛛痣、肝掌的现象。
6.皮肤瘙痒,睡眠不好,感觉消沉、头脑不爽,以及短期的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长时间的从事同一工作困难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丙肝的预防
身
体
健
康
01
保护丙肝易感人群
因尚无疫苗,故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
02
通过切断传播途径来预防丙肝
加强托幼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餐具、食具消毒。理发、美容、洗浴等用具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实行一用一消毒措施。对带血及体液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加强血制品管理,每一个献血员和每单元血液都要经过最敏感的检测HBSAG和抗Hcv,有条件时应同时检测HBVDNA和HRVRNA。阳性者不得献血,阳性血液不得使用。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阻断母婴传播。
03
控制传染源
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丙肝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得献血。慢性丙肝患者和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复制活跃者尽可能予抗病毒治疗。
04
丙肝高危人群
以下七类人要尽早检测治疗,做丙肝病毒抗体检测,避免悲剧发生,从源头阻断丙肝病毒对人类的危害。
1.接受过输血、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
2.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胃镜/内窥镜检查、侵袭性操作、针灸和针刺。
3.与肝病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
4.有文身、文眉、穿耳孔、刮胡须等皮肤黏膜损伤。
5.在美容院进行过抽脂、割双眼皮等创伤性美容项目。
6.静脉注射过毒品。
7.和肝病患者密切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特别说明
丙肝出现早期症状就要及时进行治疗。丙肝的治疗讲医院的治疗相结合,但是丙肝患者的生活调理只是为了辅助科学的治疗,科学的抗病毒治疗才是最重要的。欧美等国肝病专家已经达成共识,“吉诺”、“索菲加达卡”等新型丙肝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能够完全治愈丙肝。
丙肝康复-
医院国际医疗合作联络处(业务部)
赞赏
长按哪家白癜风医院权威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f/1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