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市中西医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黄育丹
12
黄育丹新生儿科
副主任医师,现任新生儿科副主任,毕业于温州医学院儿科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年曾在医院进修新生儿专业,擅长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尤其在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危重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关爱妇幼全生命周期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每个宝宝都要打乙肝疫苗,但是,有些家长心存疑惑:宝宝必须打乙肝疫苗吗?刚出生就要挨针,能不能迟点接种?……
关于乙肝疫苗接种,以下六个问题,家长们可要弄清楚了!
问
乙肝疫苗一定要打么?
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得到适当治疗,20%-30%的慢性乙肝会进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癌。
乙肝病毒(HBV)传播途径为母婴垂直传播、血液或血制品传播、医源性传播、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和公共场所传播。其中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
黄育丹医师表示,30%~5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而新生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转归为慢性乙肝比例高达80%~90%。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一旦发生感染,容易发展成为病毒的慢性携带者,甚至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年龄越小,风险越大。
目前,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公认的最主要且有效的措施是主动+被动(乙肝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乙肝疫苗让我国少年儿童群体感染乙肝的比例下降了97%之多!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为宝宝创下一道保护屏障。
问
哪些宝宝不宜预防接种乙肝疫苗?
答
但是,也要注意存在以下情况的宝宝是不宜预防接种乙肝疫苗的:
对乙肝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和甲醛)过敏;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但是下列情况不应作为禁忌证,延迟接种乙肝疫苗:如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卵圆孔未闭、恢复期早产儿等。
问
应该在什么时候接种乙肝疫苗?
答
黄育丹医师表示,孩子至少要接种3剂乙肝疫苗才能获得完全保护。接种乙肝疫苗应遵循0、1、6月3针方案。“0”指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1”为间隔1个月接种第2剂;“6”为第1针接种后的6个月接种第3剂。
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按照此接种程序接种,第1剂和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应≥60天。
问
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新生儿还要注意什么?
答
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时,无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与否,足月新生儿必须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0、1、6月3针方案)。乙肝免疫球蛋白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理论上越早越好)使用,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至少可维持42~63天,无需第2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早产儿也必须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若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考虑体重,尽快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待1~2个月后或体重达到克后,再重新按0、1、6月3针方案进行接种。
问
为什么有人接种后,无抗体产生?
答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绝大多数接种者体内可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但也有少数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抗体产生,这种现象称为无应答。目前,无应答、低应答的形成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可能由遗传,免疫功能低下、乙肝病毒变异、已发生隐匿性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
针对这种情况,黄育丹医师建议,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要在接种第3针乙肝疫苗1~2个月(即出生后7-8月)后,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
若宝宝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低于10miu/ml,可按照0、1、6月方案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
问
宝宝接种乙肝疫苗后,会有不良反应吗?
答
接种乙肝疫苗后,大多数婴幼儿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是,少数婴幼儿可能会有以下不良反应:
1.接种部位红肿、发痒、硬结等,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1~3天内症状就会消失。
2.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还伴有恶心、食欲不振、精神不好、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但是一般在24小时以内就会消退。如果发热特别严重,达到39℃以上,可以给婴幼儿服退烧药,若持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医院就诊。
赞赏
长按土方治白癜风北京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wh/1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