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肝炎是由于感染了肝炎病毒而致,中医药治疗黄疸肝炎取得丰富的经验和可靠的疗效,已经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是中医临床的急诊常见病。现代医学临床将黄疸肝炎分为急性,慢性,重症型和胆汁淤积型四大类对症治疗。木蝴蝶/摄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快,黄疸进行性加深,肝功能异常,或伴有高热,厌食,呕吐,腹胀,胁痛,小便黄热等等症状。爆发性肝炎发病八至十天后可能会出现危重症状,甚至是意识障碍和急性肝萎缩,甚至肝肾功能衰竭。中医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感受了时疫之邪肝炎病毒而引起的肝胆湿热内蕴,互相交蒸而致,症见面目俱鲜黄,纳滞小便黄热而少,胸胁苦满,脉弦滑,舌苔黄腻,皆因湿热之邪郁闭体内不得外泄所致。除了以上这些典型的症状外,急性黄疸肝炎早期必定伴有肝功能不同程度异常,以及与肝脏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改变和伴随其他相应实证症状,没有任何虚证的症候。蒋林峰/摄
前面已经强调,右侧胁下胀满疼痛不仅是急性肝炎的重要症状,也是许多其他疾病同样具有的症状。从人体解剖学的投影位置来看,除了肝脏,还有胆囊,胃的幽门部,十二指肠,胰头部位等等脏器引发的种种疾病同样会造成右胁下疼痛,临床极容易混淆误诊。因此无论是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对右侧胁下有疼痛胀满的病人都结合影像和生化检查加以鉴别,才能精确定位定性,避免误诊。
中医药认为急性黄疸性肝炎是感受了湿热之邪,称为“黄疸”,临床有热重于湿或者湿重于热的不同。根据湿热的孰轻孰重,病程长短,临床表现,黄疸又可以分为阳黄和阴黄。中医急诊所遇到的基本上都是属于阳黄的急性黄疸肝炎。急性肝炎早期的症状一旦黄疸出现并日益加深表示肝功能损伤已经很明显,肝功能异常,胆红素上升,是急性黄疸肝炎中热重于湿的临床表现。而湿重于热类型的病人由于症状不典型,几乎全集中在消化道而极易被忽视而失治。最常见的是乙肝的病人,发病初期往往只有胃脘不舒,食欲不振这些极易忽视的症状而没有及时治疗。蒋林峰/摄热重于湿的黄疸肝炎,除了上述症状外,胆汁淤积,直接胆红素会明显上升而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治疗以清热利胆祛浊为主,可用茵陈蒿汤随证加减使用。此方来自于张仲景伤寒论第条,阳明湿热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剂。原方只有茵陈,大黄,山栀三味药,清热利湿退黄功效明显,但是急性黄疸肝病临床必定伴有各种复杂的相关症状,如肝功能异常,胁下胀满疼痛,纳滞甚至厌食,需随证加减柴胡,郁金,垂盆草,丹皮,黄芩以及健脾制水的白术及消导和胃药兼顾使用方能奏效。湿重于热则面色晦滞而舌苔白腻,多由急性黄疸肝炎日久失治或者是乙肝病毒感染后,由肝传脾,由实变虚所致肝脾不和,肝胆湿热未净,脾的运化功能受影响,水湿内停,肝脾同病。治疗上则当以茵陈五苓散加减肝脾同治,此方出于张仲景之《金匮要略》,由温阳化气利水之五苓散加利胆退黄的茵陈组成。在治疗肝胆疾病的同时必须“实脾”,保护肠胃功能,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未病”的科学理念。木蝴蝶/摄近代医学和书法大家朱古亭老先生,生前授我他积数十年治疗肝胆疾病丰富的临床经验而创的柴胡郁金汤随证加减,是我三十多年来治疗肝病的基本方,每每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用药精准简,药性温凉并用,柴胡,郁金疏肝理气行血,山药健脾,五味子护肝,黄芪生用固表,提升免疫力,桂枝芍药甘草健脾和胃,牛膝,泽泻通俯,助邪自小便而出。可以随证增加抗病毒的板蓝根,大青叶,利胆退黄之茵陈,金钱草,祛湿健脾的白术,厚朴,疏肝和胃的玫瑰花等等。此方完全符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补用酸,助用焦苦……”的祖训和临床的治疗原则,因而疗效显著。
急性黄疸肝炎发病因个人体质不同,邪的轻重有异,或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因人而异,需认真仔细辩证才能精准用药,一人一方,处方用药用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需要斟酌药量多少,才能体现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特色。
胡庆余堂膏方季阿胶减免劵抽奖活动
点击下方图片参加
胡庆余堂膏方季阿胶减免券抽奖活动
↓↓↓
胡庆余堂方格破壁灵芝孢子粉
针对亚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微小店购买
↓↓↓
吴明志
副主任中医师
出生杭州中医世家,从医40余年,曾跟随吴颂康、朱古亭等浙江名老中医临诊,博采众长,医院业务院长,年至年医院中心行医。擅长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各种肾病、尿毒症等。
坐诊时间二门诊:周二、六、日上午-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jc/2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