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各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逾1.2亿,约占10%,乙型肝炎患者近3千万,每年近30万人死于肝炎或肝癌,危害极大。
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为乙型肝炎病毒,缩写为HBV,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基因组是双链、环形、不完全闭合DNA。病毒最外层是病毒的外膜或称衣膜(envelope),其内层为核心部分(core),核蛋白即是核心抗原(HBcAg),不能在血清中检出。HBsAg阳性者的血清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3种颗粒,直径为22nm的圆形和丝状颗粒,还有较少的直径为42。的球形颗粒,又称为Dane氏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
HBV在外界抵抗力很强,能耐受一般浓度的消毒剂,60℃高温能耐受4小时。煮沸10分钟、高压蒸汽消毒及2%过氧乙酸浸泡2分钟均可灭活。
临床症状
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进一步发生肝硬化或者只是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未发病。
1.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在黄疸前期,患者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黄疸期时,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进入恢复期后,患者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患者是指既往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其中轻度患者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中度患者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肝功能有异常改变。重度患者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
3.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对患者机体的损害更为严重。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亚急性重型肝炎在起病10天以后,仍有极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胆红素μmol/L)、腹胀并腹腔积液形成,多有明显出血现象,一般肝缩小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后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A/G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并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4.肝炎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
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
HBsAg携带者中实际包括健康携带者、慢性HBV感染者,甚至肝硬化患者。研究发现,仅有10%~29%HBsAg携带者的肝组织正常,而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害。
预防及治疗
预防
对于乙型肝炎,因其危害较大,预后效果不一定痊愈,我们要积极预防它的发生。首先要控制管理其传染源,对于HBV携带者以及慢性肝炎患者,应严格禁止其献血或从事饮食工作。并且切断其传播途径,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应用,若发现有伤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时,可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进行介入性检查治疗,并控制母婴传播。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应当按照规定接种乙肝疫苗,防止乙肝的发生。
治疗
一般治疗过程: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稳。
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多使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泛昔洛韦及阿昔洛韦、阿德福韦、恩替卡韦、膦钾酸钠等抗病毒药物。
使用胸腺素α1(日达仙)、胸腺素、免疫核糖核酸等免疫调节剂。
免疫治疗(如DNA疫苗免疫复合物治疗等)、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治疗转基因治疗)等导向治疗。
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水飞蓟宾、甘草酸二铵、腺苷蛋氨酸等护肝药物以及能辨证治疗对改善症状及肝功能有较好疗效的中医中药。
《不同剂量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比较研究》()一文中表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使用较大剂量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得到良好结果。文中指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能够刺激受损肝细胞分泌胆汁酸,并对回肠吸收内源性、疏水性胆汁酸盐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使熊去氧胆酸在胆汁、血清中的水平大量增高,取代毒性胆汁酸分子,最终避免疏水性胆汁酸损伤肝细胞膜,并维持肝细胞膜稳定,起到有效的护肝作用。另有研究证实,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有效改善不同分型肝炎患者肝内胆汁淤积程度,显著改善肝功能。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是甘复能的主要成分。甘复能是目前作用最全面的的肝保护剂,有着退黄,降酶,保肝的功效。甘复能有着良好的疗效以及及其少发的轻微短暂的不良反应,是保肝药物的极佳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hl/1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