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部分病人畏寒发热,继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等出现黄疸。
优势
根据近年来临床数据的统计,针灸治疗本病,无论近期或远期疗效,成人或儿童,其治愈率均在85%左右。
不仅复发率低。且和中药或西药比较,在恢复食欲,消退黄疸,改善肝功能等方面,针灸均略胜一筹。
肝部位置图
劣势
一般适于普通型,重型病人针灸只是综合措施之一。
其次,即使是普通型,也最好是单纯性的,不宜有夹杂症。
另外,针刺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疗效不及黄疸型。
目前,我国比较公认的针灸适应症标准是:
病程在2周以内;
具有上述典型临床症状;
体征方面见肝脏肿大,局部有压痛和叩痛,黄疸;
肝功能试验有2项以上异常。
黄疸肝炎症状
方法一
取穴
主穴:至阳、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或太冲透涌泉)、胆俞。
配穴:发热加曲池;胁痛加期门、太冲;恶心呕吐加内关;黄疸甚加阳纲;腹胀加天枢。
治法
以主穴为主,两对透穴可轮换应用,每次用一对,配穴据症选加。
针用泻法,刺激可较强,但不宜超出病人耐受程度。
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运针2~3次。每日针1~2次,14天为一疗程。
黄疸肝炎症状
方法二
取穴:
主穴:大椎、腹股沟淋巴结、肝俞、胆俞、脾俞。
配穴:腹胀纳差加足三里;尿黄加三阴交。
治法
大椎穴先垂直刺入然后退出至皮下,再向左右斜刺入3~4毫米(应注意避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使针感传至左右肩部后施泻法不留针。
腹股沟淋巴结刺法:触摸到淋巴结后,以左手拇、食指固定,右手持针,快速刺入淋巴结中,略作提插捻转,待针感沿淋巴管传道即出针,以取右侧淋巴结为主,亦可双侧交替。
肝、胆、脾俞刺法:针尖以45°角向后正中线刺入,略向上方(相当于横突间),行提插捻转手法,待肝区出现抽动时起针。
肝脏示意图
上述刺法,均于每穴得气后提插结合小捻转手法运针3~5次,不留针。日行1次,不计疗程。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zz/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