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antiviralagents,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可获得很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virologicresponse,SVR)率。但仍有一些患者不能获得有效应答或会在停药后复发,成为难治患者。这种情况除了与患者肝纤维化严重、基线病毒载量高有关外,与基线或治疗中HCV存在耐药相关变异(Resistanceassociatedvariants,RAVs)有关。
《国际肝病》邀请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三科主任邢卉春教授解读DAAs的RAVs问题,分别从RAVs的定义、不同作用靶点DAAs的RAVs,以及RAVs带来的临床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DAAs耐药相关变异的概述
目前临床用于抗HCV的DAAs作用关键靶点分别是NS3/4、NS5A及NS5B,分别编码蛋白酶(NS2、NS3和NS4区)、RNA依赖的RNA聚合酶(NS5B)和NS5A蛋白[1],由于HCV是高复制的RNA病毒(每日产生和清除-13病毒颗粒),且在复制过程中保真性较低(平均每次复制就会产生约RNA10-5~10-4的错配率/碱基),使得在HCV感染期间,患者体内同时存在多种高度多样化的HCV变异群体(即准种)[1]。
与DAAs相关的NS3、NS5A及NS5B在不同的基因型、基因亚型间或在同一基因型、基因亚型内不同病毒株间存在异质性,其中能够引起DAAs疗效降低的氨基酸多态性称为RAVs。这种RAVs可以在初次用DAAs前就存在(称为预存耐药相关变异)或者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在药物压力的选择下而出现。出现RAVs可能会使患者对DAAs的抗病毒治疗失败。因此需高度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么样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y/1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