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
作者
哈教授本号原创各位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博士后:大家下午好!今天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是院长要求我来讲讲教学方面的事情。有些事本来有点敏感,不过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我觉得还是有责任站出来讲两句。前段时间网络上曝出个大新闻,有所大学给留学生设置了一个“学伴”项目,要给每个留学生配三个中国学生。这消息不知怎么就炸锅了,网民们把这个大学的领导骂得狗血喷头,甚至有人说他们是“拉皮条的”,非常难听。大家去看看网上新闻的那些评论,很多中国大学生也都站出来发言,说中国大学崇洋媚外,“宁与外贼,不与家奴”,留学生拿着很高的奖学金,宿舍条件好,还不爱学习云云。这事闹得很大,最后教育部也不得不站出来表态,说是要逐步做到中外学生一视同仁。在座的老师们大概都听说这件事情了,这些天我也听到一些声音,有的老师说以后再也不给留学生当指导教师了,有的老师说以后的考试和论文狠抓留学生,不行就让他们退学。老师们认真负责当然是应该的,不过我觉得吧,有些事情还是应该考虑得更全面一些。我就说以下几点:第一,关于中外学生读书待遇不同的问题,老师们不要跟着学生们瞎起哄。确实,留学生的奖学金和住宿条件都要好一些,但这是文化和历史因素造成的。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我家小时候来客人了,父母就会拿出一些平时不让我看到的零食来招待客人,这是文化。另外,我们国家正处于崛起过程中,对外国人有些礼遇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有不少中国女孩子确实就想嫁个外国人,不能完全赖政府和学校。至于男孩子,也不是不想找外国老婆,而是根本没可能。第二,招留学生不是我们一个学院或一个学校的事情,全国大学都在抢,你们要知道,抢人就是抢钱呐!我们学校还有专人审核材料,好歹先看看学生啥样。隔壁那学校连个筛选的样子都不摆,直接照单全收。我们就这么清高,看着他们这么发展?到头来,经费是人家的、学生是人家的、名声也是人家的。我们现在高考录取线马上就要被他家追上了,各位老师没有危机感吗?我想校长和院长肯定是有的。第三,如果大家都不招留学生,我们的国际化指标怎么办?国际化指标达不到或做不好,首先学院年底整体的KPI就受影响,各位老师的年终绩效就要打折扣。有的老师会说“这点钱我才不稀罕”,是,你可以不稀罕,但你想过没有,国际化水平下来了,学科评估会受什么样的影响?学院这些专业上一轮的评估结果不是A-就是B-,下一轮掉下去怎么办?留学生数量不够,“双万计划”还要不要报了?学科评估结果不好,“双万”弄不上,学校就要取消这个学科。各位老师想过没?失业怎么办?第四,个别青年教师有些阴阳怪气,说我们靠招留学生来搞国际化就是搞“国际笑话”。我觉得这种讲法太狭隘。这几年我到课堂上听课,发现自从有了留学生以后,我们以前那些“双语课”一下子就有价值了。以前有些青年教师欺负我们这些听课督导的英语不行,在“双语课”上和中国学生用不知道哪门子英语胡讲八讲,边说边笑。现在不一样了,有的留学生上课能把老师问得不停说“Pardon?”,依我看,这就是真正国际化的第一步。第五,有些老师抱怨留学生素质差。这个其实没什么好抱怨的。出类拔萃的外国学生都去常春藤了,来我们这做什么。中国的高等教育本身起步就晚,我们国家招留学生,就是希望尽早赶上那些世界一流大学。再说了,你们可别小瞧留学生,学院足球队去年拿冠军不就靠非洲留学生?还有些学生来头不小,北大一个留学生回国后不就当总统了吗?你们想想,他对将来的两国关系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CSC给的那点钱算什么?话说回来,留学生整体素质是不太行,但一位好教师应该懂得因材施教。在这点上,我们学院乔教授就做得很好。他考试会出两份试卷,中国学生闭卷考,留学生开卷考。反正留学生一不参评奖学金,二不参加保研推免,这么分开考有何不可呢?很多留学生的中文是不行,但我们有些老师上课根本不考虑外国学生的感受,上课举个神话人物的例子,你非得说女娲做什么?你不能拿夏娃做例子吗?中外学生都能听得懂!第六,大家还抱怨留学生不遵守纪律,说韩国留学生“电动车,棒球帽,哇哇乱叫,天天迟到”,说一些南亚中东学生从不来上课,只知道推着婴儿车陪老婆买菜。我觉得导师应当对这种现象负起责任。招了留学生以后,你不能放任自流,你得让留学生融入你的团队。这一点我们刘彬彬老师就做得不错,他天天带着两个韩国女生参加组会,那两个学生中文已经很溜了,和刘老师的夫人都成了好朋友,据说每次从韩国回来都会给刘夫人带面膜。第七,凡事有利有弊。对招收留学生的事情,我们必须将它视为机遇,但也不能做得太功利。我明白有些老师喜欢派留学生参加会议的原因,因为这样一来,这会议就成了国际会议,填表好看,做汇报也好听。但你办会时让硕士留学生坐在主席台上,让外面的千人和杰青坐在下面,这样就不太合适了吧?这传出去不是笑话吗?你让留学生当个panel的主持人,发个言,不就行了么?反正论文是你写的嘛,你让学生用不管是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哪怕是爪哇语讲一下提纲不就行了么?总的来说,希望在座的所有老师重视招收留学生的工作,尽可能地打消一些抵触情绪。从我个人经验来看,大量招收留学生对于学术传播还是很有帮助的。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巴基斯坦的邮件,很多当地学生表示对我的研究很感兴趣,要来读我的硕士和博士。从这一点能够看出,借助国际化招生,中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切实地提高了。对中国大学来说,国际化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就借用国际歌的一句歌词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有学有术学术君
支持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f/2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