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到一件事:来诊患者的首发症状是‘黄疸’,家属为了预防‘传染’,自觉自愿的在家就开始了‘隔离’、‘分餐’……这次新冠疫情让大家都对传染病有了相当警惕的意识,可对于黄疸来说,这种所谓的‘积极意识’却不见得是正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严格来说,只有“疾病”才会因为“致病菌”而造成“传染”;而“黄疸”作为一种症状,是不会直接传染的。
那么“黄疸”是什么疾病的症状呢?这些疾病又会不会传染呢?看本文5分钟弄明白什么是“黄疸型肝炎”、“梗阻型黄疸”!
什么是“黄疸”?
“黄疸”是由于血液(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而导致皮肤、粘膜、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一般情况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范围上限的2倍左右(40μmol/L),就开始出现可见的轻微黄疸。而真正能明显到一眼看出来的黄疸,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可能会超过80-μmol/L。
那么血里的胆红素是从哪里来的呢?跟我们平时看到的“胆汁”是什么关系?点这里→看看胆汁是什么?正常情况下,胆汁应该去哪里?
简单说来,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
血液里产生→肝脏里代谢、合成胆汁→经胆管排入肠道
→给大便染色→部分由肠道回吸收(胆红素的肝肠循环)→进入血液→回肝脏或进入尿液。
什么疾病可能会出现“黄疸”?
哪些疾病会传染?
胆红素的代谢/胆汁的排泄途径复杂,而且牵扯多个器官(如上文),所以任何一个小步骤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黄疸”。我们可以认为肝脏里的肝细胞是处理胆红素的工厂,那么黄疸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胆红素(原料)生成过多而超过了肝脏(工厂)的处理能力;
②肝细胞(工厂设备)因为种种原因坏掉了;
③输出管道堵了造成胆汁排不出去(如胆道梗阻)。
这几个原因都可能造成大家熟知的“黄疸”这个症状。下面我们就来细说一下这些病因,以及他们是否会传染。
1.溶血性黄疸(原料过多):任何产生溶血的疾病,主要是血液系统疾病。当发现这类问题的苗头,我们基本会转血液科会诊处理。基本不传染。
其实新生婴儿的生理性黄疸就属于这种情况,我们只需要担心黄疸过高给宝宝带来的危害,而不需要担心会被传染,对吧?
2.胆汁淤积性黄疸/梗阻性黄疸(输出管道堵了):可以想象用来浇水的橡皮管被夹住,由于水龙头里的水(肝细胞产生的胆汁)源源不断,橡皮管(胆管)被撑得越来越粗,水龙头端的水最终无法流出来……梗阻性黄疸时的胆管也是这样被撑得很粗大,因而需要胆汁内引流术(比如胆道支架)或胆汁外引流术(比如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即PTBD点这里→看看PTBD是什么样的胆汁外引流方法?)。
结石、肿瘤都有可能造成胆道的梗阻。在我国现阶段,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肿瘤。两者都基本不传染。
梗阻性黄疸示意图:A.正常胆管,B.梗阻性黄疸,C.ERCP下行胆道支架是一种胆汁内引流术,D.PTBD是一种胆汁外引流术。
图片来源:大花猫自己画的(请叫我灵魂画手==)
③肝细胞性黄疸(工厂出了问题):原因主要包括病毒性感染(传染)、肝硬化(如果不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就不传染)、败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基本不传染)等。
④还有极少一部分是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由一组不同的、比较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导致。不传染。
由上可知,可能导致“传染”的“黄疸”只占一小部分。所以,明确病因才是关键。
至于乙肝患者\携带者到底应该怎样规范复查、做到保护自己又保护家人呢?可以移步这里还可以点击这里→看乙肝都是如何传染的。
“黄疸”了怎么办?
刚才已经说了,明确病因才是关键。不同原因导致的黄疸需要不同专科共同努力、纠正病因。
其中有一类由于胆道梗阻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可能还需要及时进行“胆管穿刺引流(PTBD)”(点这里,进一步了解它)或放置“胆道支架”。如上图所示,这样可以减轻胆汁淤积对肝细胞造成的伤害,为下一步的治疗创造条件。
及早就诊,请专科医生明辨真相,擒贼擒王,永远是最正确的做法。
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可能导致“黄疸型肝炎”。
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乙肝患者已经逐渐减少。
图片来源:infectiousdiseaseadvisor.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f/1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