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31/5972056.html甲肝跟感冒症状非常类似,你能分清吗?当人们患上甲型肝炎,初期的症状就与感冒非常类似:起病较急,突然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可高达38°C;还会出现头痛、咽痛、肌肉痛、关节痛等全身疼痛的症状。但是甲肝虽有上面所说的这些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却没有咳嗽、流涕等的呼吸系统症状。这是感冒和甲肝的一个区分点。如果你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感冒了就要注意感受一下有没有呼吸系统的症状,如果没有,就要重视起来这可能并不是一场感冒。另外,随着甲肝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一些特有的肝病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食油腻、肝区疼痛;腹胀、腹泻等。进一步还可能会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但是我们一旦确定了患有甲肝,就要及时就诊控制病情,遏制病情进一步的发展。有患者朋友问:医生,你好,我想问一下,我得了甲肝,这个病能治好吧?甲肝是可以完全治好的。甲型肝炎是急性自限性的肝病,以前得过甲型肝炎,身体完全康复了,一般终生都具有对甲肝免疫的能力。以后感染了甲肝病毒,身体内的甲肝抗体会清除病毒,所以以前得过甲肝,以后就不会再次得甲型肝炎。而且,本身就是急性自限性的,是可以完全治好的,完全康复之后,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得了甲型肝炎,需要进行消化道隔离,而且需要加强护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还需要调整饮食的结构,定期的复查。人类首先发现了肝炎一系列的症状,就是病人出现了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尿黄、乏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等症状,同时检查血液发现肝酶的异常,谷丙转氨酶的增高,胆红素的升高等等症状,就把它命名为肝炎,肝脏发炎了。后来在寻找原因的时候,发现它是由某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就把这种病毒命名为肝炎病毒,也就是说先有了这样一个病,先发现了相关的症状,然后再寻找病因的时候才把这个病原体命名为某一种疾病,这是我们人类对于疾病的定义最常使用的方法。我们发现它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我们就把这种病毒命名为肝炎病毒,后来发现这种肝炎病毒还不止一种,就把第一个肝炎病毒,叫甲型肝炎病毒,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炎,就称之为甲型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有效手段。目前有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是1.5岁及以上甲型肝炎易感者。甲肝灭活疫苗接种对象是1岁以上甲型肝炎易感者。甲肝减毒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注射0.5ml。甲肝灭活疫苗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0.5ml,按疫苗说明书使用。甲肝灭活疫苗18月龄和2岁各接种1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甲肝减毒疫苗与甲肝灭活疫苗有什么区别?甲肝灭活疫苗病毒是死的。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是活的,病毒量比较微小,所以相对来说,甲肝灭活疫苗相对比较安全,副作用比较小。儿童注射的话,最好是选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疫苗是冻干减毒活疫苗,这种对象一般为一周半以上的甲型肝炎易感者,如果身体患有急性疾病或者发热的情况,最好推迟接种。注射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能够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作用,对身体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积极注射甲肝减毒疫苗是预防甲肝的一种方式,灭活疫苗通常需要多次接种才可以达到保护性的免疫的效果,因为只接种一次,一般不具有保护作用。需注意的人群:1、吃没煮熟的毛蚶等海鲜类食物的人。2、与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3、经常与别人共用餐具的人。4、不注意饮食卫生的人。原因:甲型肝炎病毒HAV,为RNA病毒属。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维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
1.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2.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máohān)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3.易感性与免疫力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得了甲肝的患者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巩膜、皮肤发黄。临床分为显性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两种类型。成人感染后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而儿童或老人感染后易表现为隐性感染。1.急性黄疸型(1)潜伏期 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持续30天。患者在此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潜伏期后期,大约感染25天以后,粪便中有大量的HAV排出,潜伏期的患者的传染性最强。(2)黄疸前期 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3)黄疸期 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功能明显异常。持续2~6周。(4)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以至消失,肝脾回缩到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IgG介导的免疫系统建立。本期持续2周至4月,平均1个月。2.急性无黄疸型较黄疸型少见。起病较缓,临床症状较轻,仅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和腹胀等。体征多有肝肿大、有轻压痛和叩痛,脾肿大少见。转氨酶升高。一般在3月内恢复。3.瘀胆型主要是急性甲型肝炎引起的肝细胞裂解导致胆汁分泌下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上升和胆酸浓度增加,引起黄疸和全身皮肤瘙痒。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消化道症状较轻。该病病程较长,黄疸持续2~4个月。4.亚临床型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肝功能轻度异常。5.重型肝炎较少见。成人感染HAV者年龄愈大,重型肝炎发病的比例越高。6.暴发型甲型肝炎本型占全部病例的0.1%~0.8%,但病死率甚高,达50%。本型起病甚急,可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频繁呕吐、极度乏力等明显的消化道及全身中毒症状;黄疸逐渐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腹腔积液、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表现,直至出现深度昏迷、抽搐。患者多因脑水肿、脑疝、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死亡,病程不超过3周。常用检验检查:1.甲肝抗体:通过检验血液中的肝炎病毒抗体,能够判断出患者是否感染了甲肝病毒。2.B超:通过检查肝胆脾,评估病情严重程度。3.肝功能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胆碱酯酶,白蛋白的检测,来判断患者肝功能及肝炎的严重程度。4凝血五项:评估肝脏受病毒感染的坏死程度。治疗: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一般及支持治疗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急性黄疸型肝炎宜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起病后3周)满,临床症状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1年。预后:甲型肝炎以急性肝炎为主,无慢性化,预后好。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所以说,如果有发现体温升高,伴随着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等情况,千万不能马虎以为是普通的疾病,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这样才能及时诊断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yf/1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