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肝炎患者都会有脸色发黄、消瘦等症状,这也是明显的黄疸症状,随着肝炎疾病被不断的科普之后,黄疸和肝炎密切相关也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在临床上,往往还有一部分肝炎患者,是没有明显的黄疸症状的,他们也被叫做无黄疸型肝炎患者,这些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将更加严峻。
无黄疸型肝炎,顾名思义,就是整个病程中都没有黄疸出现的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肝炎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有因为它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有些患者都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病,也就无从治疗,只有在查体或验血中才发现肝功能异常,这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恐吓,因为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是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而且,由于病情发现的晚,治疗上也就有些被动,再加上无黄疸型肝炎本身在治疗时就有恢复慢的本质,两方相加,就导致了有的人在得病九个月之后,都在坚持治疗,却没有任何改善,反倒会有加重的迹象;甚至有的人会迁延六七年都不会好转。这就是无黄疸型肝炎典型的“三慢”的特征:即发病慢,进展慢,恢复也慢。
这种三慢特点,也导致了一些病人得病后,不能及时的发现,还会在临床上经常被误诊。这种被误诊的情况还很多,比如,在未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检测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前,有少数患者因乏力、头晕、失眠、健忘,这部分人经常会被误诊为神经衰弱;有的因腹胀、腹泻、消瘦被误诊为消化不良;有的因低热、疲乏在门诊以发热待查,疑为结核、风湿;有的女性患者以月经不调、水肿一直在妇科就诊;有的男患者被诊为性功能减退,直到抽血查肝功能和做乙肝特异免疫球蛋白M检查后,进行动态观察才确诊为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这样被误诊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在不良条件下,无黄疸型肝炎也可转化为黄疸型肝炎,所以也不能小觑。
但中医认为,无黄疸型肝炎属于脾肾阳虚,气虚血滯的现象,同时有肝脾肿大的表征,主要见证:面色枯黄,神疲气怯,口淡不渴,小便清白,大便稀溏,腹胀阴肿,腰酸背寒,或有胁下痞块,手脚发凉,或肢冷肿胀,舌淡苔薄,脉沉弱。脾阳不足故见神疲气怯,畏寒肢冷,肿胀,肾阳虚亏,不能温养脾胃,故见面色枯黄无泽,腰酸背寒,便溏腹胀。舌淡苔白,脉沉细均属阳气不足之象。治以补气温阳,健脾柔肝,养血活血。在经过数个疗程的跟踪治疗后,一大半人会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wh/20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