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佳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
2、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
儿童接种过甲肝和乙肝疫苗,还会患这两种病吗?
答:一般情况下,如果按免疫程序接种了甲肝疫苗、乙肝疫苗,得这两种疾病的风险会大大下降,但不能完全排除患病的可能。如果在接种前2周已经感染了甲肝病毒,接种甲肝疫苗后有可能出现甲肝症状,但症状会较为轻微。
曾经患过甲肝的人还需要再接种甲肝疫苗吗?
答:如果既往患过甲肝,痊愈后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不需要再接种甲肝疫苗。
曾接种了1剂甲肝灭活疫苗,1年半后还需要补种吗?
答:需要。甲肝灭活疫苗全程免疫为2剂,需要间隔≥6个月。
新生儿为什么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答:我国大多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来源于母婴垂直传播及儿童早期的感染,因为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易成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1岁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将有90%以上的人会变成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由此可见,新生儿预防乙肝尤为重要。所有的新生儿都应当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按照0、1、6月龄的免疫程序,完成3剂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
孩子4岁,全程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今年检查抗体阴性,是否需再接种?
答: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发现抗体阴性,可能对乙肝疫苗低、无应答。这种情况可再接种1~3剂10μg乙肝疫苗。
甲型肝炎防治知识
1.什么是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2.甲型肝炎传播方式
(1)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这是甲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叫间接传播。主要通过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用具和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感染。这种方式多发生于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和家庭,故可引起流行,也可仅出现散发病例。
(2)水源传播:这是引起甲肝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多发生于暴雨和雨季之后,患者的粪便、唾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因雨水的冲刷污染来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源。被污染的水未烧开直接饮用极易引起感染,并出现暴发流行
(3)食物传播: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特别是未经蒸煮就生吃的瓜果与蔬菜,或煮得半生半熟的食物等。
3.怎样预防甲型肝炎?
甲肝主要是经由不洁饮食以及喝生水等途径而感染的,潜伏期大约为2-6星期,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加强粪便、饮用水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等工作,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杜绝生吃、半生吃肉类等不良饮食习惯,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吃剩的食物要储存在冰箱中,并且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煮熟蒸透。尤其是加工食品时要注意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一分钟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2)注意消灭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疾病的媒介传播。
(3)不要到没有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卫生设施不全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
(4)接种甲肝疫苗,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甲肝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5)出现体温升高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的人,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发现甲肝病人应及时报告当地的卫生院,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早期报告对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乙肝防治知识
1.疾病概况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源为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人群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感染结局与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转为慢性乙肝的可能越大。
2.主要症状
乙肝发病比较隐匿,临床上常表现为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可出现巩膜黄、尿黄如茶水样等黄疸症状、轻度发热等。重症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干细胞癌,甚至导致死亡。
3.治疗原则
乙肝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医院和专科门诊进行规范化的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需定期随访。
4.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目前对新生儿实行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在0、1、6月龄各接种1剂。
撰文:妇产科核稿:妇产科责编:盛幸梓
咨询及联系方式
24小时-85593855-
医院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wh/1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