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敦,一座中国人并不陌生的美国城市,因火箭队广为人知,因太空城闻名遐迩,因发达的石油化工产业繁荣富庶,交错的管道和忙碌的厂区港口,构成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深刻印象。休斯敦繁华的背后可不止火箭和石油(图:shutterstock)▼但要说休斯敦最豪横的产业,还得是下面这位:每年产值高达亿美金,超过9万人上班,云集众多顶级的医学机构和研究人员,顺便撑起了休斯敦1/4的酒店业务的世界最大医学综合体之一——得州医学中心。得州医学中心凭一己之力“养活”了一座城(图:壹图网)▼得州医学中心有此成就,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数十年间美国产业转型中的佼佼者。由于这医院,与之配套的医药设备、行业会展,健康咨询等行业也纷纷发展起来。比起现今萧条的五大湖铁锈带,休斯敦依旧是活力满满。老龄化时代的产业爆发休斯敦在医药产业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强大的高校、科研、人才实力,但作为一个产业,崛起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人口结构的根本性转变。美国-年的“婴儿潮”出生了万人,此后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便不断上涨。尽管有源源不断的移民补充,但相比以前明显增加的老龄人口,糖尿病、癌症、阿兹海默症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病势必增多,医药市场势必扩大。婴儿潮那代人一老直接拉高了美国人口平均年龄▼老龄化并非是欧美的专属,随着经济发展和生育率下降的必然趋势,中国也不例外。而且中国人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也在明显提升,这从金融市场就可略见一二:在过去20年,医药生物行业涨了7倍,在所有行业中稳居前五;生物医药ETF()的规模也是步步攀升。医药生物行业增长势头很猛▼生物医药ETF▼老龄化时代,糖尿病和肥胖更是成了几乎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目前全球20~79岁人群中约有5.37亿糖尿病患者。现在市场上各种无糖饮料食品的大卖,便是人们忧虑的一种体现。糖尿病这种慢性病的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不然也不会有各种所谓的“祖传秘方”满天飞。不过,GLP-1型药物的出现,将会成为患者们的福音。GLP-1(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人体肠道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具有促进人体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人体分泌的GLP-1易为其他酶所分解,不会长期作用。那么,如果我们对GLP-1的结构进行一定改进,使其不容易被分解掉,这样不就可以长期促使胰岛素分泌,从而治疗糖尿病了吗?▼《科学》杂志将GLP-1的相关研究列为年十大科学突破之首。其中最著名的药物,无疑是已在糖尿病领域占据半壁江山司美格鲁肽。(注意:该药物目前在国内仅获批用于糖尿病治疗,尚未获得减肥用途批准!)司美格鲁肽还在阿兹海默症、非酒精性肝炎、癌症和肾病防治上展现出较大潜力,颇有阿司匹林式“包治百病”的风范。去年10月,诺和诺德公布司美格鲁肽对糖尿病患者关联肾病治疗的“积极实验结果”后,多家透析领域厂商的股价应声下跌。而这样的故事,在医药界已经发生过许多次。公告显示司美格鲁肽疗效达到预期因此提前终止试验了▼医药巨头礼来最初只是一家小公司,却依靠极其敏锐的嗅觉率先获取胰岛素专利,并垄断全球市场。但80年代,诺和诺德胰岛素注射笔上市,这款方便易用的产品上市即大卖,开启了糖尿病药物市场的群雄争霸时代。这些都在提醒着人们,技术在不断重塑这个市场。一项创新成果,就可能造就一个新的巨头;年初司美格鲁肽口服版在国内上市后引发的风潮,便是又一案例。口服版也仅获批用于糖尿病治疗尚未获准用于一般减肥!(图: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海量的资金投入和层出不穷的新成果,造就了如今生机勃勃的生物医药行业。而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在生物医药行业其实存在长期短板,这块短板,能补上么?中国医药,艰难前行生病吃药,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但昂贵的药品价格,却成为患者心中的痛,《我不是药神》中的困境,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药品价格之所以这么高,与目前的高昂的药物研发的成本有关:10年时间,10亿美元。长期以来,医药行业由一批大型跨国药企主导,一方面是高研发成本和技术壁垒,一方面垄断地位意味着强势的定价权。这样的市场形势造就了大型药企惊人的利润率:年,司美格鲁肽全年销售额达到了.42亿美元。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相关产品财报▼新中国的医药产业发源于共和国医药长子——石家庄华北制药厂,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在此诞生。但由于我们起步较晚底子薄弱,长期以来除了本土特色的中药类产品,谈不上任何产业优势。当具备强大研发实力和成熟商业模式的外资药企进入中国时,犹如狼入羊群,若不奋起追赶,十几亿人的医药市场将完全拱手让人。华药是石家庄曾经辉煌时代的象征▼当时我国的研发能力十分薄弱,只能先从药品的基础原料生产开始做起;原料药成分固定,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只要愿意干,就能出产品。但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下游,之所以能接到大量订单,只是因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且当时工艺水平有限,生产过程污染十分严重。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各种新式药物的广阔市场吸引着中国企业,既然还挣不到开发新药的高额利润,那就先从仿制药干起,从庞大的市场中先分一杯羹。如今中国医药行业的许多中坚企业(比如生物医药ETF的重仓股恒瑞医药),就是在这两轮浪潮中完成了初步积累,迈向产业链的更上游。从仿制药到自主研发药物企业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图:图虫创意)▼这时的中国医药行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终归还是跟在他人的脚步后面,赚到的也只有国际大药企的零头。想要真正在生物医药行业立足,需要拿出自己的东西来,更要整体性改变旧有的思维和产业模式。唯有脱胎换骨,才会真正成长。而做大本土医药产业,还不仅仅是个经济和商业问题。即使在高度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健康问题的地域性差异,也需要本国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比如开头提到的得州医学中心拥有美国最大的癌症中心(图:MDAnderson)▼比如由于各国环境和生活习惯差异,老龄化时代的大号健康杀手——癌症在各国的发病情况就有所不同。我国肺癌和鼻咽癌的发病率和欧美相比明显较高,食道癌患者更是占到全球半数。唯有建立自主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才能更好为患者们提供针对性治疗。做自己的药癌症,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都和绝症画上了等号。但现代医药的进步,足以让这成为老黄历。癌症治疗的一大难点在于,癌组织具有强大的欺骗能力,会“假借”人体免疫系统中防止自相残杀的识别机制“隐藏”自己。换言之,如果能用药物“提醒”免疫系统“抓内奸”,便能起到防治癌症的作用。“有内鬼,终止交易”(T细胞包围被识别出的癌细胞)(图:NICHD/J.Lippincott-Schwartz)▼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其中PD-1/PD-L1颇受科学家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hl/2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