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是一款由罗氏公司开发的小分子I类HBV核心蛋白质变构调节剂(CpAM),可通过诱导异常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聚集体的形成,导致有缺陷的衣壳组装从而抑制HBV复制,并可能恢复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
在基于体外细胞和体内动物模型的研究测定中,RO可有效抑制HBV复制。体外研究数据显示,RO可被转运蛋白OATP1B主动摄取到肝细胞进而实现在肝脏中药物浓度要较血浆高10倍。
目前该药物已在做PhaseIb期临床研究。
此前研究人员发表了该药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这是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旨在评估RO在健康受试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PK)、食物效应、对CYP3A(一种重要的CYP酶系)的抑制作用以及对QT(心电图的一个指标)的影响。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单递增剂量(SAD)队列、多递增剂量(MAD)队列、药物的食物效应评估、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和浓度-Qt分析五个维度的研究全部整合在一个研究中完成。
单递增剂量(SAD)队列(n=41)中受试者随机接受mg到?mg单剂量的RO或安慰剂用药,多递增剂量(MAD)队列(n?=?42)中受试者随机接受mg到?mg多剂量的RO或安慰剂用药。
在空腹和进食条件下,单次口服mg的RO进行药物的食物效应。在多剂量给药RO前后分别给予微量咪达唑仑(midazolam,一种有助引导睡眠的药物)。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监测。采集连续的血样和尿样进行药代动力学(PK)分析。
结果显示RO在健康受试者中是安全和耐受性良好的。
RO在血浆中吸收和消除迅速,尿中回收率极低。观察到血浆暴露大于剂量比例的增加。受试者在服用高脂餐时RO(mg)的暴露增加了2倍。RO对CYP3A的抑制作用较弱(20%)。高达mg的单剂量用药对QT间期无影响。
研究认为,RO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PK特征,适合于进一步的临床开发。
而该款药物也已于今年6月份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更多肝病新药研究信息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hl/1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