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纹身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0/5858847.html
丙酚替诺福韦(TAF)是当前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和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推荐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为“慢乙肝”)的一线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本文将着重介绍TAF对比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治疗Ⅲ期研究周的疗效、安全性和耐药数据,供广大临床医生参考借鉴。
研究设计及方法简介
TAF对TDF治疗Ⅲ期研究周数据分析共纳入例慢乙肝患者[研究中的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Ag)阳性患者;研究中的例HBAg阴性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TAF(25mg,QD)或TDF(mg,QD)治疗。治疗96周后,根据方案修正,50%的入组患者继续双盲治疗1年,其余患者进入开放标签阶段,接受开放标签的TAF继续治疗。根据已公开的48周和96周数据,TAF具有不劣于TDF的抗病毒活性和明显更优的肾脏、骨骼安全性特征。
在AASLD年会上,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陈力元教授报告了TAF和TDF治疗3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结果(摘要号)。共例患者被纳入分析(HBAg阳性患者例,HBAg阴性患者例),其中,TAF治疗者例(包括双盲和开放标签阶段),TDF治疗者例(包括双盲治疗3年、提前停药以及在96周时未进入TAF开放标签治疗阶段的患者)。
不同组别和不同研究的患者基线特征相似(汇集数据):平均年龄40岁,63%为男性,78%为亚裔,大部分为基因C、D型(各为48%和26%),平均HBVDNA为7.0logIU/ml(34%的患者HBVDNA在8logIU/ml以上),25%曾经接受过NA治疗。
研究结果01治疗周,TAF与TDF维持相似的高病毒学抑制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更高
治疗周时,各研究中的TAF与TDF治疗均维持相似的高病毒学控制率(HBVDNA<29IU/ml),在HBAg阴性患者中,TAF组和TDF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7%和85%(P=0.71);在HBAg阳性患者中,两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4%和71%(P=0.59,图1)。
图1TAF对比TDF治疗慢乙肝Ⅲ期研究周的病毒学应答(HBVDNA<29IU/ml)
TAF治疗患者的血清ALT复常率(男性≤35U/L,女性≤25U/L)更高(图2),HBAg阴性患者和HBAg阳性患者分别为71%和64%,TDF组则分别为59%(P=0.)和53%(P=0.01)。按照中心实验室标准,TAF组的ALT复常率也显著高于TDF组。
图2TAF对比TDF治疗慢乙肝Ⅲ期研究周的生化学应答(ALT复常,即男性ALT≤35U/L,女性≤25U/L)
在HBAg阳性患者中,两个治疗方案组的血清学应答率相似,TAF组和TDF组分别有24%和22%的患者在治疗3年后HBAg消失。
在接受TAF治疗的患者中分别有1例(0.4%)HBAg阴性患者和8例(1.4%)HBAg阳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消失;在接受TDF治疗的患者中,有3例HBAg(1.7%)阳性患者HBsAg消失。
02治疗周,TAF与TDF的整体安全性相似,但TAF组的肾脏和骨骼安全性持续改善
整体上,TAF和TDF的安全耐受性好。两组的不良事件(AE)和严重AE相似,因不良事件停药率低。
治疗3年,与TDF组相比,TAF组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GFRCG,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的下降更少(图3),更低比例的患者慢性肾脏病(CKD)分级加重,更多患者表现为CKD分级改善,并且近端小管蛋白尿标志物变化更小。
图3TAF对比TDF治疗慢乙肝Ⅲ期研究周的GFR变化
治疗3年,髋关节和脊柱骨密度(BMD)的下降百分比均值在TDF治疗的患者中明显高于TAF治疗的患者(图4)。TAF组BMD下降的患者比例更低,骨转换标志物显示出下降或仅有轻微增加。
图4TAF对比TDF治疗慢乙肝Ⅲ期研究周的BMD变化
03TAF治疗慢乙肝患者周零耐药
在TAF的全球Ⅲ期试验中,使用TAF治疗96周未检出与TAF或TDF耐药有关的位点置换,即未出现耐药。本次会议上,陈力元教授报告(摘要号),TAF治疗周,仍没有检测到与TAF耐药有关的变异,即TAF治疗周保持“零”耐药(下列结果参考自AASLD现场展出壁报)。
该研究针对的是TAF对比TDF全球Ⅲ期试验的队列,对于治疗24周及以上、在周时或提前停药时HBVDNA仍≥69IU/ml的所有患者,使用IlluminaMi-Sq深度测序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pol/RT区测序,报告一致性序列水平变化15%以上的序列改变。病毒学突破(VB)定义为获得HBVDNA<69IU/ml之后,2次检测HBVDNA≥69IU/ml或HBVDNA水平较最低水平升高1.0logIU/ml或以上。对于依从试验药物[通过血浆替诺福韦(TFV)浓度判定]的VB患者、出现保守位点置换的患者或见于>1例患者的多态位点置换,进行体外表型分析。
9.9%的入组患者在末次访视时符合测序标准,其中TAF治疗人群(双盲和开放标签阶段)10.4%,TDF治疗人群(双盲)7.5%。对所有患者(例)的测序结果显示,63例无序列改变、22例由于病毒载量过低而无法测序、31例有多态位点置换、12例有保守位点置换,保守位点的改变都不重复。
周时,3.5%(46/)的患者出现了VB(其中57%证实为不依从)。这些患者的测序结果提示,他们的序列改变类型分布与整体队列相似。另外,经治和初治患者的序列改变类型分布也是相似的。
23例无法确定不依从试验方案的VB患者接受了表型分析,结果显示其对试验药物均敏感。对所有49例符合标准患者的表型分析均未检测到TAF或TDF(TFV)表型耐药。这说明两个药物治疗周未产生耐药。
结语与讨论
TAF的体外血浆半衰期达90分钟,显著长于TDF的0.4分钟,在血浆中更稳定。TAF能直接靶向递送至肝脏,使其在较低剂量时即可发挥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全身暴露减少,因此,肾脏和骨骼毒性下降。Ⅰb期研究发现,≤25mgTAF的病毒抑制效果与mgTDF相似,但TFV的暴露减少90%以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显示,TAF能通过多个步骤被肝细胞有效摄取和活化,使肝细胞内维持高浓度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TFV-DP)。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肝脏能高效摄取TAF,摄取率约65%。TAF在肝脏中的高效摄取与肝细胞表达的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和OATP1B3)有关,活化主要由羧酸酯酶1介导。
作为已经获批用于慢乙肝治疗的一线NA,在AASLD年会上公布的TAF治疗周的数据结论与前期结论保持一致,TAF长期用药可维持高病毒学抑制率,疗效与TDF相似,用药3年无耐药发生,同时患者肾脏和骨骼的安全性持续改善。这些数据的逐步完善,将有利于临床医生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优化管理。
编辑整理寒林
审校医院侯金林教授
本文已刊登于《中国医学论坛报》年4月25日医保特刊E8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hl/19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