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梁某因为血尿、下腹胀痛3个多月而住院治疗。入院一周前开始发烧,食欲不振,恶心厌油,继而身目发黄,诊为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住院治疗。入院后经中西医治疗,曾用过青霉素、金霉素、维生素B2、丙酸睾丸酮、葡萄糖、考地松等,但是效果都不明显,治疗3个多月,黄疸仍未消退,而且全身皮肤及巩膜黄如橘皮色。肝在右肋下二横指可及,中等硬度,脾大一横指。经过肝功能化验,发现黄疸指数90单位,胆红质18毫克%,麝浊12单位,脑絮(++++)。
由于病了大半年,症状一直不见好,于是,他就开始寻求中医治疗了。来到广慈中医的时候,发热已经退去,但是食欲不振,还是有一些恶心厌油腻,腹胀好了一点,但是皮肤瘙痒难忍,小便仍然短赤,排尿有灼热感,大便稀。观察他的舌象:舌苔白、质正常。脉滑稍数。
采用的治法为:清热利湿,活血退黄。于是广慈中医根据清代名医王维德的犀黄丸进行加减,2个月过去后,他的肝区痛已消失,黄疸已退,化验肝功能全部正常,脾能触及边缘,肝未触及,近期临床痊愈,于是病人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广慈中医分析到,本例西医诊断为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经中西医治疗黄疸仍未消退。突出表现为少腹胀,小便短赤,排尿时有灼热涩痒感,大便稀,舌苔白,脉弦滑稍数。是湿热已偏于中下焦,故利胆退黄的重点就应当转为从中下焦论治。
方中重用茵陈、黄芩清利湿热并与八正散合方加减,因其病程已有3月余,正气渐衰,所以佐以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柔肝以扶正。在治疗的过程中曾用过焦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之品,仍抓住治“中州”之要害,也体现了“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调治肝脾的基本法则。病情虽然顽固,由于抓住了本病的实质,突出重点和掌握了泄利退黄的主要途径,因而收效尚好。
关于犀黄丸的使用,由于犀黄丸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解毒消痈,化瘀散结的作用,因此凡是胁痛、痛有定处、拒按的人,均可使用犀黄丸,并且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用犀黄丸加减来治疗黄疸型肝炎,这并不是首例,经过了多年的临床验证,证实犀黄丸的确有奇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hl/1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