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是一位慢性乙肝患者,一直不敢谈恋爱,并且下定决心,不治好,不成家。经过四年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小刘的乙肝病毒载量复制已经转阴,e抗原也已经转阴,但始终没有出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没有转成“小三阳”,无法达到停药标准。像小刘这样存在困扰的人不在少数。乙肝病毒携带者究竟需不需吃药?能完全看肝功指标判断肝炎吗?接种过疫苗会不会再感染病毒?医院肝病科赵国根主任医师为大家解答疑惑。
仅看肝功指标并不准确
“长期以来,很多乙肝患者甚至医护人员对肝功能检测存在误读,认为肝功能正常就表示乙肝病毒尚未对身体产生影响,觉得大三阳就要治疗,小三阳就不需要治疗。”赵国根主任医师表示,这是错误的!5%-10%的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肝功能指标不能全面反映肝炎严重程度、肝炎类型、肝脏纤维化程度,也不能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肝癌等情况。
怎么判断肝炎类型和严重程度?
判断肝炎类型还需要做乙肝三系、甲、丙、丁、戊肝抗体等相关检查。判断肝炎严重程度还需要行凝血功能、B超、CT、肝组织活检等检查。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B超、甲胎蛋白等指标。
检查不全面可能延误治疗
赵主任指出,临床上也发现很多肝硬化初期甚至肝癌早期的病人肝功能完全正常,仅凭肝功能检查可能延误治疗。因为,肝脏具有代偿能力,只要30%的肝细胞正常,就能维持肝脏的正常工作,肝功检查不会反映出异常。但很有可能70%的肝细胞已经纤维化,即肝硬化。医院就诊,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乙肝病毒携带者究竟需不需吃药?
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功能检验是正常的,B超未提示肝硬化等情况,暂不用做治疗,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三个月至半年做一次肝脏B超、肝功、HBV-DNA检验,密切注视肝功和乙肝病毒的变化。
如果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乙肝三系定量、肝功能、B超、HBV-DNA检验,甚至肝组织活检等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大三阳转小三阳是乙肝治疗关键
实现由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这是慢性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临床节点。
停药标准
赵主任介绍了停药标准:服用核苷类似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HBeAg阳性(即俗称的“大三阳”),在达到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恢复正常,HBeAg血清学转换(即俗称“小三阳”)后,再巩固治疗至少1年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达3年者,可考虑停药。如果HBeAg阴性(即俗称的“小三阳”),在达到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恢复正常,至少再巩固治疗至少1年半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达3年者,可考虑停药。特别强调的是,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一般不建议停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石,只要有适应证,条件允许,都应该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未达到停药标准的患者不建议随意停药,以免肝炎的加重。
打过疫苗并非不会再感染病毒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即接种第一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注射第二针和第三针疫苗。单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是87.8%,“不排除有人注射疫苗后不产生抗体。”赵主任说,他曾遇到有病人小时候接种过乙肝疫苗,但后来还是感染了乙肝病毒,并发展为肝硬化。也就是说,仍有一小部分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所产的新生儿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如果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需要查乙肝三系确定是否产生抗体,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可持续较长时间。”
赵主任建议,两年左右复查乙肝表面抗体定量,如果当事人意外接触了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或者体液后,当事人的表面抗体滴度很低(<10IU/L)仍有一定风险感染乙肝病毒。
提醒抗病毒治疗要进行肾功能监测
赵主任提醒,由于慢性乙肝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肾损害风险,尤其是长期用药时,因此,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也需要进行肾功能监测,根据情况甄选合适的抗病毒药物。此外,无论是使用哪一种抗病毒药物治疗,都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目前全世界都没有发现杀灭乙肝病毒的特效药,所以切勿听信一些医药广告所谓的一两个月就能使e抗原转阴的宣传,须遵医嘱定期调整治疗方案,才可能最终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来源:生活与健康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白癜风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hl/1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