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起治疗丙型肝炎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必然要提到个中翘楚索磷布韦(SOF)。当前以该药为基础联合其他类型DAA的治疗方案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及其他一些地区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吉利德科学公司执行董事长JohnMartin博士在第26届亚太肝病学会(APASL)年会BiomedicalForum上的专题演讲“病毒性肝炎”,截止年第四季度,已有.5万例丙型肝炎患者接受了以SOF为基础的治疗[1]。中国大陆尚未正式批准治疗丙型肝炎的DAA,我国患者和医生对此也是期盼已久。在APASL上,公布了SOF治疗中国基因1、2、3或6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摘要OP)[2],结果显示,超过90%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详见下)。该项研究为Ⅲb期、多中心、开放性、随机临床研究,旨在评估SOF联合利巴韦林(RBV)±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在基因1、2、3和6型HCV慢性感染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在国内26个基地联合开展,魏来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所有治疗组别的治疗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12)均超过90%。
研究共招募了例伴或不伴代偿期肝硬化的丙型肝炎患者,并根据他们的基因型(1、2、3或6)和干扰素适用性,给予不同方案(图1)。
结果显示,这些方案不但对初治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对难治性患者,如干扰素经治和肝硬化患者也有很好的疗效。干扰素经治患者的整体SVR12为94%(n=/),肝硬化患者的整体SVR12为93%(n=/)。
这些方案的耐受性良好,共计有3例患者因不良事件(AE)停止治疗,10例患者出现严重AE。SOF+Peg-IFN/RBV组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为血液学异常(白细胞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发热,与Peg-IFN+RBV的已知AE特征一致。SOF+RBV组最常报告的AE为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表1)。两种方案相比,可见主要的不良事件出现在含有Peg-IFN的方案中。
试验结果(病毒学)
研究者对所有受试者的基线样本进行了深度测序,结果显示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基线耐药相关变异,NS5A变异检出率达48%(n=/),而NS5B变异罕见,检出率仅0.2%(n=1/),但并没有影响SOF的临床疗效。在病毒学复发的患者中也未监测到耐药情况。
摘自《国际肝病》
哈医大四院感染科二病房
5号楼2层B区-;
主任医师汪云周三全天出诊
一、各种肝病:乙肝、丙肝抗病毒治疗
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
肝脓肿、肝囊肿、肝血管瘤、
急慢性肝衰竭、肝昏迷、上消化道
大出血、难治性腹水
二、感染发热性疾病:各种病毒、细菌、
寄生虫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
道、胃肠道感染;败血症、胆囊炎、
出血热、布氏杆菌病、不明原因发热等
赞赏
长按中科白癜风新年优惠享不停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
http://www.fbmgc.com/zcmbhl/15443.html